黄一农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7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旋即至麻州大学天文系从事研究。1987年改行任职于新竹清华大学历史所,1993年应邀至荷兰莱顿大学担任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井次第获授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讲座、“教育部国家讲座”、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和东吴大学通识讲座教授等荣誉。曾任台湾天文学会理事长、新竹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现任该校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研究兴趣为天文学史、天主教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险史、术数史和火炮史等领域。
《两头蛇》尝试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西教的影响力,及其在面对异文明碰撞所产生的糅合与冲突时究竟如何自处。至于书名,乃以两头蛇作为譬喻,来形容这些夹在中西两大传统之间「首鼠两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入华,只是近代欧洲海权扩张中的一支插曲,故书中亦努力将触角延伸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希望能提供读者一个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同时,也试探「e-考据学派」可能的研究路径。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一书,曾受到许多著名学者的赞誉,有的称其为“世界水平的”专题研究,有称其对史料的搜求及考证,是同行的海内外学者很难企及的”,不过,随手翻阅该书,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略记几条 1、该书5页附录天主教传教会部分,说马丁路德...
评分最近连看三本与传教有关的书,一是天主教如何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二是佛教如何在中国的传播,三就是这一本,天主教初入中国,步履维艰,不住碰撞,纳妾自杀礼仪等,最终在康熙年间铩羽而归的故事,有两个献疑: 第一,因为文献记载的原因,现在考证一个人是否纯正教徒的重要标...
评分这本书确实写地很不错,黄一农的学术涵养确实很不错。第一次听到这书名时完全不知这是写有关天主教传教史的书籍。当自己看到三分之一时觉得黄一农给这书取的名字真好,两头蛇这个称呼把当时的天主教徒们的处境和信仰上的挣扎表述地淋漓尽致。但为什么是蛇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
评分李业业:两头蛇的行止 两头蛇,大恶之物,在中国古代以凶兆视之。楚令尹孙叔敖,幼年尝勇而弑之,后世遂以“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相传颂。黄一农笔下的“两头蛇”族,并非着有这般传奇的颜色,而是出自明末著名天主教徒孙元化信口所占之诗,更多的是从动物学特性上考量,...
评分“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起来。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很早的时候,读某个版本的鲁迅传时,知道了课本上没有讲的故事:鲁迅迁就母亲,接受下一桩包办婚姻,礼物的名字叫朱安。 “做一世的牺牲,是万分可怕的事;但血液究竟干净,声音究竟醒而且真。”...
以后再重读
评分2017已读24。理工男转历史研究真是可怕!“本人之前搞中国科学史研究,没什么成就,也就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了几篇文章而已,谢谢大家。”
评分本书揭示了明末清初第一代中国天主教徒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分歧点上所遭遇的困境,即入教与娶妾的选择、明清鼎革之际自杀与否的选择,以及在“礼仪之争”中的立场选择,书中一直强调的晚明近教人士的人际网络及其与政局的关系确实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但书中选录的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文章考证过多,且该展开的地方没展开,比如第三章中在分析对天主教持不同态度的三种人时对他们思想的差异缺乏深入考察。有的文章,例如分析王徵的那篇,以及末篇的总结就写得比较好。
评分读过尤其觉得不值这个价钱
评分必須五星。作者涉及史料之廣,爬梳史料之精細,令人歎為觀止。敘述也非常清晰,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中國奉教者夾在天主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掙扎。惟掙扎只是信奉天主教的一部分,對於雖然歷經磨難卻始終堅守信仰的人,不知道作者又會做何評價呢?說得粗俗一點,他們“圖什麼“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