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2005),法国新小说派作家。一九一三年出生于马达加斯加。一九三六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地下抵抗运动。战争的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弗兰德公路》、《农事诗》和《历史》等,一九八五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九四〇年法军在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出身贵族的骑兵队长雷克谢带领麾下寥寥无几的士兵仓皇撤退,在途中神秘死亡。他的死困扰着骑兵佐治:雷克谢是自愿寻死的吗?佐治探访记忆的每个角落,依靠战俘布吕姆、勤务兵依格莱兹亚和队长遗孀科里娜,拼出了雷克谢残破不堪的一生。
在佐治的记忆中,当年在弗兰德公路撤退时,他们也许从没有停步,他们总是不停地在雨水淋漓的黑夜里没完没了地前行。队长的死因永远地迷惑着他。
常言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建立或瓦解了某种文体。这样的“常言”幸好我只在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的时候才看到,近几天重新想起是在读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我不知道如何归类西蒙的这部小说,倒不是说因为其晦涩难懂,而是因为迷惑不解。西蒙虽然归属于法国...
评分 评分 评分一 写作手法 《弗兰德公路》的写作受普鲁斯特的影响非常大,是一本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所谓“意识流手法”就是把事件按它们在人的意识中出现的次序依次书写下来,情节间的“因果次序”被人的意识中的“呈现次序”所代替。这样写下来的小说就象是一个依照时间拍摄出来的...
非常贴近人的回忆方式的叙述方式,像电影剪辑一般透过一些小的物件/感觉将不同时段的回忆串联起来。有时候很难分辨究竟是谁在叙述,在什么时间叙述。我像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与其是说作者在引导我前行,更像是自己在摸索,在构建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这并不是一本易读的小说,但因为作品的通俗与否而妄自否定这本小说和这个作者是无知的。显然,这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
评分一部空间小说。最后林秀清的评介很有帮助,袁哲生的《猴子 罗汉池》一层层涂抹皴染的笔法可溯源至法国新小说派
评分很喜欢,情节已经不重要了,吸引我的是用文字创造影像的方式。或许是一种极端的写作,但对我来说,面对这种语言时的感受是愉悦的。
评分读第一遍后,真的有碰到一团乱麻的感觉. 希望再阅读几遍后能看到更多这幅画上的色彩斑斓及其各个色块.
评分絮絮叨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