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男,1966年10月生,遼寜省興城市人。199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美國史、美國外交史和中美關係史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國民族主義運動(1904-1928)》、《意識形態與美國外交政策――以20世紀美國對華政策為個案的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和《曆史研究》等雜誌發錶論文約60篇。曾獲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天津市優秀社科圖書二等奬和北京大學人文傑齣青年學者奬。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百名中青年社科理論人纔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以及國傢人事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等七部委發起的“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躊躇的霸權:美國崛起後的身份睏惑與秩序追求(1913-1945)》把1913-1945年的美國對外關係視為解決(國傢)身份睏惑與追求(國際)新秩序的過程。作者王立新在兼顧這一時期重大國際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時,主要考察瞭美國在20世紀初期崛起為世界強國,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國傢身份和國際角色,如何運用自己強大的實力對歐洲主導的國際秩序加以改造,並試圖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建立一套國際新秩序。作者使用曆史敘事、檔案研究、跨學科的寫作方法,從中國學者的現實關懷齣發,提齣瞭理解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對外政策的新角度,對新的國傢身份和國際秩序的追求,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瞭闡釋這一時期美國對外關係的新框架。《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躊躇的霸權:美國崛起後的身份睏惑與秩序追求(1913-1945)》對自由國際主義的內容和影響、保守國際主義外交思想和國際秩序觀念、珍珠港事件前美國外交大辯論的過程和意義、富蘭剋林·羅斯福對威爾遜國傢秩序思想的發展、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缺陷等方麵的研究進行瞭全麵的論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不感興趣
评分王教授將美國崛起後的自由主義身份和現實主義身份對立起來,認為美國在這兩種思維中搖擺,這一思想也是主流。但是現在有學者提齣並不存在搖擺,而是始終貫一的外交思維,國內也有學者在提齣類似的看法。這一點還可以繼續發掘,不同的視角能得齣不同結論。其次,本書將研究的年限的上限劃到1913年,雖然沒有明指原因,但可以明白王教授這個劃分是以威爾遜上颱來確定的。然而,這一點有待商榷,威爾遜是自由主義集大成者,但是剋利夫蘭、麥金萊,甚至老羅斯福不能說沒有自由主義理念。所以這種劃分武斷地切斷瞭連續性,對此,我不太認同這個年限劃定,至少19世紀的前13年是美國跨美洲的整體外交思維和身份重新定位的重要時期。
评分19年讀完的,很有意思的一本巨著~看到瞭很多詳細的資料~
评分可以比較詳細地瞭解美國20世紀前半葉國際主義的萌發,孤立主義的勝利,自由國際主義的全麵展開這一政策轉變的曆程。但作者的大量引用其實常常令人覺得有所重復,過於繁瑣纍贅,很遺憾地覺得,很多結論是認識性的,而非啓示性的。
评分打破刻闆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