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桑兵
出品人:
页数:332
译者:2014年5月第1版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59417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桑兵 
  • 学术史 
  • 方法论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史料学 
  • 史学方法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桑兵老师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撰写此书教导新近学人如何治学,此书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要多读书,不要只找材料 2.要重视学术内在理路,不要比附西学。3.不要分科治史,要有整体眼光。三个观点相互交叉,总结起来就是,在近代史研究中要将历史事件置入三位坐标轴,贯通古今中外...  

评分

桑兵老师的课我旁听过接近一学期,亦有缘在异省听过他的一次讲座,现又看过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发现桑老师实际上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重复他基本不变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下是我的粗略归纳(PS:桑老说治史不宜归纳,我已经错了么?): 1、批评近代以来史学界喜好跨学科,对社会科...  

评分

该书名为治学的门径与取法,副标题为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其中吸引我的是副标题中的史料与史学。众所周知的,晚清民国史以史料多而著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缕清脉络,找到一丝线索是研究的入门之阶。是故,购入此书,细细研读,望得其一二。 当年任公言维新之要在...  

评分

我们这个时代,且不说每年出版书籍如何如何,只说研讨读书治学法的指导书,业已汗牛充栋了。自朱子那时起,因了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册中遵循正道趋附高明,就已经很成问题了,何况是网络化的今天,何况是要“竭泽而渔”地占有史料的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的...  

评分

最近两周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时期,由于主客观之因素,读完此书耗时近两周,简练揣摩之后,说几点个人看法: 此书主要观点如下: 1、反对在阅读史料方面过于清晰分界,不能因分门别类的专题研究而割裂了历史的整体,强调分科教学与治学的局限。 2、主张历史研究的长编考异之法,...  

用户评价

评分

桑氏成语词典。

评分

桑大师的书,永远立意极高,腔势极足,但此书看起来章节之间焕然有序,条分缕析,实际上却多有从桑大师过去编著之书的前言绪论中摘取的,大师又不加说明,读来便觉突兀,而且重复率颇高。大师之方法论,以陈寅恪为宗师,基本上言必引陈,满眼义宁。所陈固然高妙,但反复申说的,其实有不少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用陈氏语言一打点,便神采奕奕。同时,大师毕竟细大不捐,在批评别人引文不注意语境的时候,自己的引文也有些断章取义的地方。如果与同样以自家近代研究为例而谈方法论的《执拗的低音》作一比较,实在是很有意思……

评分

桑兵先生著作,过去很喜欢看,但是与罗志田的问题大体相仿,以民国新史学的陈寅恪、钱穆、傅斯年为中心,然后以此作为评判学术的标准。因此,这部书看似是谈学术方法,其实仍旧是学术史和学术批评,最后对于如何着手研究还是隔靴搔痒。在史学具体操作上,还是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更切实一些。另外,桑兵在序言中尝试用文言,却落入文白夹杂,到了最后数篇文章已经完全白话。这说明,桑先生依然做的是不古不今之学,并非范式的学术。

评分

桑兵水平可以,格局太臭。

评分

文笔还是一如既往地烂,资料占据不少却不辨菽麦,既不挑也不拣,吐槽其他人忘了自己屁股也沾着屎——《走进共和》写得什么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