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桑兵
出品人:
页数:332
译者:2014年5月第1版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59417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桑兵 
  • 学术史 
  • 方法论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史料学 
  • 史学方法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最近两周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时期,由于主客观之因素,读完此书耗时近两周,简练揣摩之后,说几点个人看法: 此书主要观点如下: 1、反对在阅读史料方面过于清晰分界,不能因分门别类的专题研究而割裂了历史的整体,强调分科教学与治学的局限。 2、主张历史研究的长编考异之法,...  

评分

桑兵老师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撰写此书教导新近学人如何治学,此书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要多读书,不要只找材料 2.要重视学术内在理路,不要比附西学。3.不要分科治史,要有整体眼光。三个观点相互交叉,总结起来就是,在近代史研究中要将历史事件置入三位坐标轴,贯通古今中外...  

评分

我们这个时代,且不说每年出版书籍如何如何,只说研讨读书治学法的指导书,业已汗牛充栋了。自朱子那时起,因了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册中遵循正道趋附高明,就已经很成问题了,何况是网络化的今天,何况是要“竭泽而渔”地占有史料的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的...  

评分

纠结着终于把这本书翻完了,大体有如下的感受: 第一,不具备可读性。不敢妄言,文笔很烂,但是作者文白参半的写法,的确让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很有一种吊书袋的炫耀感。我一向认为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可读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哪怕是学术论文也应当保证文...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桑兵先生著作,过去很喜欢看,但是与罗志田的问题大体相仿,以民国新史学的陈寅恪、钱穆、傅斯年为中心,然后以此作为评判学术的标准。因此,这部书看似是谈学术方法,其实仍旧是学术史和学术批评,最后对于如何着手研究还是隔靴搔痒。在史学具体操作上,还是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更切实一些。另外,桑兵在序言中尝试用文言,却落入文白夹杂,到了最后数篇文章已经完全白话。这说明,桑先生依然做的是不古不今之学,并非范式的学术。

评分

桑爷好霸气,接连黑了葛兆光、汪晖、黄宇和、林志宏等学者……

评分

绪论和前三章极好,后面偶有亮点。不知道作者为什么看不上“归纳法”,然而事实是归纳法永远不能被放弃,因为演绎法的独断会有更多的问题。也许是立意高远的缘故,对于初学者的帮助不会很大,宜与《国学治学方法》(杜松柏)《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荣新江)《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徐有富)《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互相参照。

评分

桑兵水平可以,格局太臭。

评分

提出的意见,很多地方可以学习。首先要读懂材料,不讲外行话,不画地自限。而且桑先生一再呼吁很多地方加紧影印出版资料,以使得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研究者面对材料时,大致处在一个相对平等地位,这一点大概是大家都比较期待的,除了挟材料自重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