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家书

奈保尔家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V.S.奈保尔(1932年-),英国移民作家。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的一个印度家庭。奈保尔在西方享有盛誉,他和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其作品曾获毛姆奖、布克奖等不少重要文学奖、布克奖等不少重要文学奖,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表明他“当代经典作家”地位的确立。重要作品有《米格尔街》、《河湾》、《抵达之谜》等。作品主要写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区人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后殖民时代的世态人心。奈保尔是继康拉德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编年史作家。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英] V.S.奈保尔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464
译者:冯舒奕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59.5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78232
丛书系列: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图书标签:
  • 奈保尔 
  • 书信 
  • V.S.奈保尔 
  • 英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英国 
  • 文学 
  • 新经典文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个贫困的移民家庭。

七个子女中,两个儿子获最高国家奖学金入读牛津,其中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个女儿,长女获奖学金留学印度,四女和幺女在英国获得学位,三女高中毕业成为一名教师,五女放弃医学奖学金,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是不得志的记者,从未正式出版过一本书的作家,七个孩子的爹,一辈子穷困潦倒。

他对好不容易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儿子说:不要害怕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的女儿们没有嫁妆,只有父亲借贷供她们拿到的学历和一份可以自立的职业。

他爱养花,爱赏画。他总不忘嘱咐孩子们相互多写信。

他对把回家的路费挥霍光的儿子说:“我真的很想你,但我理解你……”

他就获得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的父亲,老奈保尔。

除了穷,老奈保尔真是个完美而伟大的父亲!

这本书,就是奈保尔父子的通信。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对于奈保尔,看的第一本书是《米格尔街》。 被其吸引是因为别人批评他的那句话,大意是说他庆幸自己的离开,不屑于特立尼达觉得留在那的人都很蠢云云。“从边缘逃往中心,离开无力者投奔有力者。” 相信千千万万个奋力从令人不满的狭隘原生环境中逃离的人,都会对奈保尔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是家书类书籍中不太寻常的一类,我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这部家书。对比《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我仅读过的两本)来看,也许这就是不同文化的差异。傅雷和梁启超两位大家都是从家长的角度,以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的口气,或严肃或和蔼,来把自己希望的情感和...  

评分

看完《奈保尔家书》后真是既感动又羡慕。奈保尔一家不富有,但是幸运又团结。哈佛大学的塔尔博士在他的“幸福公开课”中说,幸福的人并不是不经历痛苦,而是能比较快速的从痛苦、挫折中恢复过来。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幸福的家庭也是一样,他们也需要度过各种各样的难关,像财务...  

评分

我猜,很多爱读书的人都对文学创作者的写作生活充满好奇,而这些人又很少谈及自己如何创作。正如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木心先生,在他的一部谈创作的书——《木心谈木心》中所说:“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写作的秘密。” 不给学生教的杀手拳,又怎会随便打给普通读者看。...  

评分

奈保尔的精神财富 ——读《奈保尔家书》 ◎ 东渔 一个人的书信包容了这个人的生活轨迹和各种心境,他的世事过往,人情世故,以及思想的变化大抵都会在书信里反映出来。奈保尔作为一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出色作家,一个被大众所承认的文学大家,他的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补记。

评分

1717+(第1700本忘记了)。没错!我是个矛盾的人;但是我认为我并非孤例。比如培根,据说“他的道德品质异常复杂”。说那样的道德品质异常败坏,大概也没问题。然而,大家普遍认可培根是“人类中〔智力〕最强大、最敏锐者之一”。否则就是麦考利又夸大其词了。再看看戈德史密斯:“他写作时像天使,说话时像可怜的鹦鹉。”还有博斯韦尔,他所追随的伙伴嘲笑他。后来,他为那个人写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传记。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这些人的外在,而在于他们可以召唤出另一个自我。他们可以让自己沉浸于某种精神状态之中,这种状态让他们创作出作品。难怪威廉·詹姆斯说人拥有多个自我。他也许是对的。我认为他是对的。你可能会唤醒创作的自我,或者政治的自我、放纵的自我、诗人的自我、神秘的自我、圣徒的自我。

评分

一个天才作家的成长史。

评分

絮絮叨叨的家书,读起来却轻松又不乏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青年时期也曾困顿不堪,没有钱,怀疑理想怀疑生活,书信里都是最直接的底层家庭微小的生活挣扎。

评分

2016.09.06.半个月了,下班后来国图断断续续读这本书。今天终于读到1953年10月份的信件,西帕萨德去世。然而奈保尔本人从未在信件中对父亲的去世做正面的书写。仿佛父亲的去世在他的生活中极为淡化地隐去了。可是切中肺腑的心痛,我能感受到,奈保尔所感只可能比我更强烈千万倍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