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作品以独特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
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其作品已在全世界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
【译者简介】
晴朗李寒:诗人,译者。1970年10月生,河北河间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1992—2001年在俄罗斯从事翻译工作。 199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得诗歌奖及诗歌翻译奖,出版诗集、译著多部。现居石家庄,开办晴朗文艺书店,自由写作、翻译。本书根据2013年俄语最新修订完整版翻译。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无前例的残酷记录
★在孩子眼中,战争有不一样的面孔……
★作品被译为35种文字,屡获世界 级权威大奖
------------ -------------------------------------------------------------
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本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这本书就是孩子们眼中战争的真实再现。
他们是战争最公正,也是最不幸的见证者。儿童眼里的战争,要比《我是女人,也是女兵》一书里女人的视角所记录的战争更加惊人。
在看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系列书,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远远没有一些长篇小说精彩,但是从历史意义而言,这样纪实性的文学作品,承载了太多东西。作者借由一支笔,写出了亲历悲伤的人们当时的情形与感受。 《我还是想你,妈妈》,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评分 评分【读《我还是想你,妈妈》有感】 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来说,妈妈、家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该书采用实录的形式,通过采访这些已经成为大人的苏联孩子,记录了他们在二战时期的遭遇和渴望。本文作者仿佛只是一个倾听的声音和记录者,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而真实自能动人...
评分每篇都不长,行文平易毫无阅读障碍,然而把这厚厚一本从头看到尾,是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评分妈妈、爸爸。 这是金子般的词语……
评分当一个国家的苦难充足到这种地步,也许作为记录苦难的非虚构作者,就省了组织语言、编排结构以期望用尽可能成体系有逻辑的观点来说服读者的麻烦了,只要把这一件件苦难摆在这里就好。这大概是加莱亚诺版的张纯如,每篇不超过三页,页页触目惊心。俄语文学经常这么隆重地出现在世界面前提醒世人,你们过得太好了,请不要忘记……
评分战争的后遗症:害怕成年男人一辈子都不敢恋爱结婚,听见“德国人”三个字就会立刻安静下来的鸡,不想回家因为不想接受妈妈已经死去的事实,不怕死人反而只怕活着的德国人……书里还有一些另外的故事,饥荒里自己都吃不饱还是分了食物给德国战俘的妈妈,收留了白俄的难民,不想连累他们于是主动去了集中营的犹太老人,教育孩子“德国和俄罗斯的孩子都是好孩子”的父母……也许荒谬,战争与爱总是相扶相生。
评分倘若用一个故事触动不了我们,那就用十个,用一百个,用一百零一份朴实的讲述,不断叠加战争造成的痛苦,终究会到达人类情感阈值的极限,让冷漠的心颤抖,让我们不再克制眼角的泪,在泪眼朦胧中看到那背后深深埋藏的或者冉冉上升的意义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