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 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弗伦奇百货公司的展销柜里出现一具女尸,身份正是公司的老板娘。谁是凶手?在凶杀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巨大的阴谋?
看的第一本奎因作品,慕名而来,认为必定是大师巨作,读的很慢,用心去读的。优点嘛,只能说调理清洗,公平性较好,但是读完最大的映象还是头脑中的哪几个问号??? 1.说东西坏掉比东西消失更让人介意和怀疑,纯属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2.第6本书到底是拿走了还是被替换了? 3...
评分 评分是奎因的早期作品,然而也是最为经典的作品。在这系列中,我首推《法国粉末之谜》,这是一本“名不副实“的书,我的意思是说,它的实际内容之精彩要高于它被推崇的程度。 它的缺点可能在于这本书的文字水平不太高,让人读起来很生涩,感觉像是在看一部长达300页的逻辑推理题。...
评分这是一次精彩的推理,看到最后那一整章的案情陈述时,我也禁不住和作者一起分析起凶手的真面目来。幸运的是,奎因所分析出的几个要素实在太无懈可击了,对照开场介绍中大量的参与人物表,我居然也分析出了真凶呢。再翻到开篇不久处,才发现原来最初最重要和这个转移尸体的原因...
评分埃勒里·奎因国名系列的侦探小说质量都很高,如果你是侦探小说迷的话,很值得去拜读下。逻辑推理严丝合密,叙述幽雅又前后呼应,重要人物的列表、作案现场的插图使阅读更简洁明了。好的侦探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真相大白后禁得起读者的推敲,把握环节的合情合理。这本小说推...
漫长的推理
评分凶手出场次数太少,这有点不合本格的规矩。最后推理几乎是排除法,还通过信任关系强制排除了一些人,实在过于牵强。
评分总体来说还是高于期望的,最后一段的推理基本值回阅读时间了,不过,前半段看着实在乏味,出场人物过多过杂,那些花费了大把篇幅去写的不在场证明调查云云都是水分。最终的推理也不是全无漏洞,比如口红没涂完的原因牵强,地毯不知道怎么来的,围巾没解释(这个不看其他书评还真没注意到,毕竟中段太水了完全忘了……);粉末和同伙被捕基本都是足以直接将死凶手的线索,却还是硬要最后来一出推理秀。对埃勒里的好感在这本书里也大幅下降了,感觉对失踪者的生命安全他并不重视;而警方的其他人查到粉末居然也毫无反应,这也略显牵强(说起来这本书和法国的关系就是同名?)。看完这本书,倒是对逻辑流推理的写法有了新的感悟,后人要想超越EQ最简单的两个途径应该是:精益求精地减少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者把故事写得更好看有味道一些。(貌似都是废话)
评分Missing Rings 强大的一本,难得的是翻译得也不错,不过凶手的处理感觉有点粗糙,会给人一种“啊?原来只是这样?”的感觉 = =
评分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不愧是奎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