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洁著的《重庆棒棒(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重庆“棒棒”(以从事人力搬运为主的农民工群体,因其手拿一根用于搬运的竹棒,重庆市民称其为“棒棒”。)为研究对象,以其所固有的乡土社会的特质——乡土性为研究主题,从都市感知的视角切入,考察这一群体都市适应的特点,探讨中国农民的乡土性在该群体都市适应中的体现,分析他们所延续的乡土性对其都市感知和都市适应过程的影响,揭示棒棒社会保持乡土性的本质特点,并由此来讨论都市化背景中底层社会的特质。
书中大量第一手的、生动的访谈资料,鲜明生动地呈现了“棒棒”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场景,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秦洁,女,1974年出生,重庆璧山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都市人类学、军事人类学、社会科学哲学及方法论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带有比较强的四平八稳博士论文构架。考察乡土性在都市生活中延续的表现形式是个有趣的点,前半部写得比较枯燥且鲜有新意。 第5章、第6章、第7章写得比较有意思,空间/身体/耻感,才真正超出了城乡二元对立反应了“乡”在“城”中的生命体验。大量的田野材料(2007-2009年),但又局限于田野材料,可是说是既丰富又单一了_(:з」∠)_ 其实就像《归途列车》里小姑娘说的那一句一样:打工很辛苦,但是不代表你就不愿意打工。下力很辛苦,但不代表他们就不用拿棒棒。(好多方言都是用的拼音,其实我觉得找本方言词典应该可以解决问题hmm……)
评分有些材料还可以,但总体上感觉不有趣。。
评分我敬佩这群人。
评分尽管作者在结语中声称西方的都市乡村二元对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但全书的考察视角还是基于重庆“棒棒”在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之间的踌躇与变异。田野调查的资料相当扎实,可惜如果按照构成社会学想象力(米尔斯语)的社会结构、历史、个人生活历程三要素来衡量,本书在社会结构和历史分析方面还相对欠缺。
评分有些材料还可以,但总体上感觉不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