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南渡北归. 南渡》(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 北归》(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南渡北归.离别》(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个人评价:五星★★★★★ + 爱★ 很宽;很厚;很强大!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仰韶文化的记录片,深深记得了那个叫做安特生的瑞典人。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不仅成就了安特生在世界考古界的地位,也给瑞典带来巨大的财富,瑞典用安特生从中国所带回的文物成立一个博物馆——远东博物...
评分我一直是这样的一种读者,我去阅读我喜欢作家的作品,但是很少对他的人生历程起探究之心,我只在意他文学上的痕迹,纵然那些作品里处处透露着作家本身的个性痕迹,但是我依然会选择把文品和人品割裂开来解读。我甚至认为,虽然带了痕迹,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自我”亦不是本真的...
评分初不知岳南先生有此著,週六,於李零先生辦公室見此書,遂假而讀。然僅第二部《北歸》耳,係其長篇巨著《南渡北歸》之第二部。展讀之下,不能釋手,誠如書籍封面所揭示的,此書的是『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之前岳南先生撰有《日暮東陵》...
评分初不知岳南先生有此著,週六,於李零先生辦公室見此書,遂假而讀。然僅第二部《北歸》耳,係其長篇巨著《南渡北歸》之第二部。展讀之下,不能釋手,誠如書籍封面所揭示的,此書的是『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之前岳南先生撰有《日暮東陵》...
评分乱世佳音 评《南渡北归之南渡》 “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华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冯友兰在蒙自南湖触景生情所做的古体诗,足以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师们国破家亡的悲哀、颠簸流离的痛苦和满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愤恨。然而大师就是大师,在乱世中他们秉承...
今天想起来还有豆瓣阅读好刷,于是把南渡看完了。前面的大都在五月份看的,印象颇深的是从前未深闻其名的李济。今晚则全是陈寅恪,感喟万千。看人物传记总有个习惯,便是对照自己对应年龄段在做些什么,差了些什么,以此补短。三百年出一人的陈先生,学人之风骨让人钦羡。板凳坐得还不够冷,我确实可以好好趁寒假拟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三至五年记,真真在学科交叉上做点文章。社科和传播或可定量,其他便不必看数字。政治学、国际关系这两天在积累书单,届时都照已有些门道的社会学、走马观花的新闻学传播学一道,自我学习一下。政治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不贪多,唯精选二三门,吃透框架体系,洞察内在精神,时间大可以放长些。我猜想在园子里还得呆许久时日吧,不急不急。
评分史料惊人,文笔虽晦涩和流水账,但是如此庞杂的材料下,能使其重见天日已经是值得赞许了。当然,组织结构如果能够脉络更清晰一些,可以帮助更多人理解。
评分2017.12
评分材料堆积而已,作者歧女症病入膏肓。
评分没有想的那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