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逃难

艺术的逃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白杰明(Geremie Randall Barmé),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文化批评家、汉学家和翻译家,也是电影制作人,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17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主要作品有《西洋镜下》《赤字:当代中国文化论》《紫禁城》等,还翻译了巴金、杨绛等中国作家的大量作品。代表作《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曾获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

译者简介:贺宏亮,1975年生,文学学士,公共管理学硕士,文史研究者。现居成都,任职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白杰明 (Geremie Randall Barmé)
出品人:
页数:371
译者:贺宏亮
出版时间:2015-12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306914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丰子恺 
  • 艺术史 
  • 艺术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白杰明 
  • 澳大利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作品

融合传记、艺术与历史

第一次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完整描画丰子恺

丰子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在变幻无常的时代始终保持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

——白杰明

-----------------------------------------------------------------------------------------------------------------

这是一部融合了传记、艺术和历史的作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动荡中,出现的最有天赋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丰子恺的生平。作者在书中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

作者认为,丰子恺的写作与绘画根植于自我表达的哲学。难以归类的丰子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他同情劳苦大众,并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识分子的认同,但也是个浪漫的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儿童的近距离观察者;他的艺术看似温和,却常常传递着强烈的信息。在众多关于丰子恺的著作中,本书第一次检视丰子恺在五四作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位置,第一次在中国的艺术、宗教和文学传统的背景中讨论他的位置。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公开批判之后,各界名流为了表达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强烈愤慨,纷纷发表署名文章,对胡风进行更加深入的批判:      《肃清阴险的反革命分子》——作者:丰子恺(画家,书法家,翻译家)”      选自《文革前后》http://weibo.com/p/1001603945597919989569

评分

读书,一不留神就读出了人生。从前读过的丰子恺的种种,终究是浅薄了。在《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之前,只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丰老先生贡献的甘美,浑然不知那些曼妙清幽的因果根底。若非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的扎实研究,丰子恺一生的欢欣与无奈也就这么隐在了他的作品之后...  

评分

刚刚读完,厚厚的一本,扎实的资料,活生生的一群人,有点茫然不知所言。。。。。。 民国时代的大师们,一窝蜂的来,蓦然消逝,现在要回过头去看那个时代大师们的情怀和种种过往,似乎有些难度。而这只不过是近在咫尺的历史。不过,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对浩浩古国积存下来的优良财...  

评分

读书,一不留神就读出了人生。从前读过的丰子恺的种种,终究是浅薄了。在《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之前,只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丰老先生贡献的甘美,浑然不知那些曼妙清幽的因果根底。若非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的扎实研究,丰子恺一生的欢欣与无奈也就这么隐在了他的作品之后...  

评分

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动荡不安,中西文化激烈交锋,整个国家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剧变。这种剧变渗透进了时代的每个角落,无数的个体生命随之起落浮沉。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审美又会怎样与生命关联? 白杰明,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文化批评家,以《艺术的逃难...  

用户评价

评分

浪漫,慈悲,无限的清凉,客梦中故乡,好似一个雪菩萨

评分

很厚重的一部传记,很多话可能只有外人才说得出

评分

如果传记都写成这样,世界上的好书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用心写作,用心梳理资料,丰子恺的成长、生活、作品等,都有很深刻的解读。

评分

惊异于丰子恺文革时云淡风轻的表现。可以在那种环境下依然心灵安乐,那么子恺的"同情心""儿童心"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不过作者为丰子恺那些献媚文字图画翻案的论证并不是很充分)。国共的道德,其实都很破败、腐朽。反而在民国积贫积弱、战火连年环境中不合时宜得提出"幻想"的艺术道德,虽然像是一个边缘人,可无疑是有未来的眼光。同甘地很像。丰子恺也是嗅到现代化危险的人,物质丰富,精神无聊。所以他的一生都在逃难,逃苦难现实的难,也都在归乡,然而精神的故乡永远在他方。所以即使回到石门湾,他还会说"我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归宿之处,仍不是我的真的家"。可能唯有翻译和文艺才能作为疯癫世界的避难所吧。专题和历史趋进式的写法挺不错。

评分

既是个人传记,又是一个时代的掠影。其中的有些画论颇有见地,极能体会先生当年心境,也极想信笔挥毫。当然,最羡慕者,是他能有大量的时间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事业,坐享儿女成群,我也像他这样用画笔记录儿子的憨态可是一直顶着家人的唠叨和责骂的,哪里偷闲得起。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是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区别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