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国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硕士
曾受邀于美国华府参议院、德国的徕卡(Leica)艺廊、法国尼斯的阿兰·高提耶(Alain Couturier)艺廊、台北的诚品艺廊及新光三越百货公司艺文馆举行摄影个展。
著名的135相机发明者——德国徕卡(Leica)相机公司、瑞士仙娜(Sinar)相机公司、瑞典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英国依尔福(Ilford)相纸公司及美国的柯达(Kodak)软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做为产品代言。台湾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数位摄影器材。
瑞典哈苏专业相机公司更曾推崇他为全球最优秀的150位摄影家之一,他也是在徕卡相机公司德国总部举行摄影个展的唯一华人。
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议院、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台北市立美术馆皆收藏有他的摄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体,极具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瑞典发行全球的《哈苏》摄影杂志、德国的《徕卡》摄影杂志、美国的《柯达影像新闻》都曾以大篇幅专文介绍这位杰出的摄影家及其作品。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特修道院,开始对勒·柯布西耶与该修院结缘好奇,第二章作者简单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照片,由此了解到了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第三章为了深入了解阿兰神父如何给古老宗教注入光明,作者开始走访欧洲其他地方的经院建筑,其中包括了朗香教堂;
卷二共三章,仔细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背景和内容,前两章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道明会士的生活和背景,最后一张介绍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内部结构。
东方摄影家写的西方现代建筑艺术与宗教信仰糅合的散文。照片好看,建筑超美,篇幅很短,但是感觉文字和思想都有点隔阂,蒙上了一层薄纱。 罗马式的教堂,光线昏暗,通过小小的窗户透射一缕光,营造出神圣的氛围。柯布西耶设计的宗教建筑,也是同样的用光道理。漆黑中只要一道光...
评分最初与此书相遇是在去年十月的一个雨天,为了避雨躲进时尚廊书店,随手就翻到了这本书,被封面吸引,无奈价格甚高,便放下了。 后来去国图馆际互借,复印了一本回来。黑白的复印件似乎折损了本书作为摄影集的大半美感,但是却也让我更加专注于作者的文字说明上。 断断续续地...
评分文字太美了, 作者那种身临其境写出意境、感悟、读起来让人莫名平静 最先开始拿到书时,其实是几次拿起几次放下的,因为我对基督啊、建筑啊并不感兴趣,脑子里的印象就是枯燥的,模式化的,但图片和作者的文字很吸引人,真的读下去后,觉得那个年代下人们生活才叫精致 不过...
评分最初与此书相遇是在去年十月的一个雨天,为了避雨躲进时尚廊书店,随手就翻到了这本书,被封面吸引,无奈价格甚高,便放下了。 后来去国图馆际互借,复印了一本回来。黑白的复印件似乎折损了本书作为摄影集的大半美感,但是却也让我更加专注于作者的文字说明上。 断断续续地...
评分写得还可啦,就是超级贵。买都买了。。。
评分柯布西耶真是天才。
评分特别流畅,像看了一部旁白动听的纪录片,就流畅这点来说,很多专职写作者都应该汗颜
评分宗教与艺术的背离与融合,好看。绝不是阮义忠老师那样的图片集。要是当摄影集看,就看瞎了。
评分原本以为只是摄影师拍一栋大师的建筑,没想到是一个教徒用相机去看无神论建筑家的宗教和艺术。整本书非常深邃,如编辑所述,“探幽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