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動到觀念

從行動到觀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皮力
出品人:
页数:253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350新台幣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0499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
  • 艺术理论
  • 皮力
  • 艺术史
  • 当代艺术
  • 藝術
  • 现代主义
  • 從架上到空間
  • 行動
  • 觀念
  • 心態
  • 自我成長
  • 習慣
  • 心理學
  • 自我覺察
  • 改變
  • 內在動力
  • 實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失去了生命,與他同車的兩名年輕的女子則是一死一傷。

如同波洛克撲朔迷離的死因一樣,圍繞著對波洛克藝術的批評和讚揚也是撲朔迷離:一方面,波洛克已經成為美國繪畫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市立美術館舉辦的「美國繪畫50年」展覽中,被視為最後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與此同時,自1954年始,波洛克的繪畫開始亦停滯不前,甚至被《時代》(Time)調侃為「滴灑的傑克」(Jack the Dripper)……。

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梳理了如客觀性、前衛、觀念、身體、媒介和行為這些理論範疇,亦對這些理論範疇的研究放在寫作、批評、爭論、展覽和社會政治運動的情境中進行研究。此書中,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被深度頗析,沿著這個脈絡,我們可以看到「觀念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在當代藝術的各個媒介中被奉為圭臬的,並由此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作者简介

皮力,擁有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理論博士學位,並在該校人文學院任教達12年。

2012年,他被委任為香港M+博物館高級策展人。作為藝評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他的獨立和專業意見對於9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發展甚具影響力。特別是在策展實踐上,他一方面在中國介紹西方藝術,另一方面向中國和世界各地推廣中國當代藝術,並和法國的龐畢度中心、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以及亞洲其他機構合作。他在21世紀初期的兩本書《策展人時代》和《國外後現代雕塑》曾經影響了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和策展人。他亦經常在中外媒體包括《Artforum》、《Flash Art》及《Third Text》發表文章。尤其在當前急速發展的中國藝術與博物館領域,皮力對當代藝術及其歷史的認知影響深遠。

目录信息

摘要
導論
1950-1970年代的歐美藝術現象特殊性
作為理論研究分期的「晚期現代主義」
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研究的方法與特點
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研究的脈絡與現狀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兩個邏輯
一個引論:現代主義與社會主義
格林伯格的「退卻」:從社會主義到托洛茨基主義
羅森伯格的堅持:行動性
形式主義的權威與左翼的旁落
第二章 前衛的回歸及其困境
前衛的延續:情境主義與歐洲藝術實踐的精神本質
日常經驗的回歸:偶發藝術與早期普普理論中的前衛源淵
主體性的撤退:普普藝術理論的反形而上學特徵
前衛的當下困境:前衛藝術與大眾文化、流行文化和消費社會
第三章 走向「反形式」的形式理論
媒介、物性和現成品:極限主義的媒介觀及其演進
平面、空間與場域:極限主義的空間觀及其擴展
形式革命背後的文化:熵的定律及其與後極限主義理論之間的聯繫
反形式:觀念藝術的確立
第四章 結論:觀念主義的誕生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之間的時間關係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之間的空間關係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轉型的共同趨勢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轉型的文化邏輯
參考文獻
鳴謝
附錄一 中譯人名與專有詞彙對照
附錄二 圖片資料出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知网下载了

评分

勉强,皮力傻子也就这样了

评分

对于这一段历史,我本人的知识结构就是皮力给的——08年的一次选修课上。这本书作为皮力的博士论文,丰富了很多细节和逻辑关系

评分

开头写得很惊艳,然后梳理得很清晰

评分

暗自觉得界定(寻找)“后现代文学”是一个虚妄的事,当工业生产从作坊扩张到卧室,被卷入机床的不仅是美学和价值观,还有语言。万般勉强地用现存经验来看它们,那些不断破碎又瞬间重组的事务会让“文学”这种记录装置超载,文学面对后现代状况的阈值应该就是描述它的一个定格了。而在线性表达以外,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艺术组合成装置后,反倒有灭形而存神的感觉。50至70年代的晚期现代艺术,仿佛是非高度发达资本时代艺术传统的最后一次抵抗,别扭,或欲拒还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