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杰里·H.本特利教授全球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主要讲公元1500年前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是不同宗教的流动、接纳和抵制。社会改宗主要源于三个原因,自愿,迫于政治社会和经济压力,以及同化。阿育王、君士坦丁在佛教、基督教的确立中从政治角度进行了强化。伊斯兰教通过税收差异来鼓励改宗。读这本书,主要是想思考一个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如何向世界传播?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文化的传播更多源于贸易的往来。经济流动在先,伴随人口流动,当地政府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接纳外来文化。说到底,还是利益交换。当然,外来文化需要与当地文化融合,用当地语言包装。
评分全球史是区域史的总和吗?文化史是宗教史的全称吗?
评分商业交易,军事扩张,被掳的信仰改宗…不过事实上伊斯兰教扩张方式是最直接的,多生,高压。
评分翻译质量高,脚注和参考文献处理、译者附加插图(虽较模糊)、提供原文出处,均见译者用心。以社会改宗(自愿、迫于政治压力或追逐社会经济利益而集体改奉外来文化)概念考察“西方崛起”前欧亚大陆文化脉络。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改宗与从东向西大范围传播;佛教在印度兴起流变及向西往东亚传播;伊斯兰教南向非洲、东向印度与东南亚的迅猛传播;十字军东征时期东方地区十字军代表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化交流与相互认知。值得注意:虽然书中非常强调文化与经贸联系作为改宗的载体,然而各色帝国政治与行政机构亦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前提,而正是帝国潮起潮落(或因客观因素如技术兴起与黑死病,或因内部衰落而被击败)导致文化交流的起落;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主路正是当今一带一路之旧道,中国凭一己经济体之力能重振这个塌陷崩解为黑洞的昔日黄金地带么?
评分绝大部分都在讲宗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