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牛津通识读本 中国文学 文学史 文学 海外中国研究 桑禀华 文学研究 美国
发表于2025-02-16
中国文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古代部分好于近现代部分。
评分用词很好,梳理得很下功夫,有许多新奇的点子。大陆双语对照版的删节工作比较细致到位(值得减1星半,)可参照rjx书评来阅读。读完对明清小说和古诗词更感兴趣,对其他更不感兴趣,并感到很多传统范式散发着令人不适的中世纪气味。
评分用词很好,梳理得很下功夫,有许多新奇的点子。大陆双语对照版的删节工作比较细致到位(值得减1星半,)可参照rjx书评来阅读。读完对明清小说和古诗词更感兴趣,对其他更不感兴趣,并感到很多传统范式散发着令人不适的中世纪气味。
评分专业英语自学。作者出身哲学专业,对中国文学的思想背景理解深入,第一章就着重提及了中国文学的伦理地位。但作者研究专长在小说,所以这么一本通论类的书里,只给了诗歌一章的位置(在专业文学史里不敢想象),而论史传也将之视为小说渊薮,切入角度清奇。二章末尾特谈论了明代一位不知名女诗人,篇幅几与苏轼相当,或许可见些许西方汉学的”政治正确“倾向。优点还是在于细节处能见出”他山之石“的力量,现在有些学者会将诗史互证以新批评的方法解释为”意图谬误“,而作者则认为这突出了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确为的评,其他的亮点也大概如是。末章的很多观点与国内的看法完全不一致,于现代还突出介绍了戴思杰、李翊云一批西方读者更为了解的华裔作家,可供了解用。译者相当负责,注释有查漏补缺之功,程章灿老师的序言中肯,文风也令读者想见其人~
评分除却有重大删节之外,本书的其他内容亦略微让人失望。这里面有文化差异的因素,譬如:西方文学以Fiction、Novel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在中国只能被“贬称”为“小说”。这是非常微妙而重大的差别,古典时代的中国文学也鲜有伟大的“Fiction、Novel”,只有为数不多的“小说”,而且还更多扮演着“评书、故事”的作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在中国古典时代,扮演着文学首要表现形式的 - 诗歌- 在这本书的论述中,则没有触及其美学与文学意义所在。当然了,诗歌在非母语的状态下确实很难触及深处的美妙所在。其他的方面觉得还是不错的,至少值得一读,尤其是站在另一个文化背景学者的角度,可以从更高的格局认知。
桑禀华 美国史密斯学院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副教授,兼任文学翻译学刊《蜕变》执行编辑、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11至2013年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项目研究员。著有《时光的心灵:20世纪中国小说的道德力量》(2006)、《牛津通识读本:中国文学》(2012),另合著、翻译有其他作品,并在中文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精通中文、俄文、法文和英文。
本书讲述了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历程,尤其关注文学文化在回应社会与政治关切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不仅涵盖了诗歌、诗学、戏剧、小说,也包括了历史和哲学,作者遵循了这种理解,在书中讨论了文学文化的哲学基础以及文学直面历史创伤、陶冶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禀华从古 代的历史文献一直追踪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突出了伦理和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展现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
【学者推荐】
桑禀华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对中国文学从古至今三千年中的主要趋势、作者和作品进行清晰而迷人的鸟瞰,并且在具体例子和一般分析之间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伊维德(Wilt L. Idema)
以六万多字的篇幅,呈现中国文学各体的面貌,勾勒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突显中国文学文化的特色,更非易事。只有高瞻远瞩,执简驭繁,才能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做到既有论述高度,又有信息密度。我以为,本书就是采取这样一种策略。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程章灿
这本书的价值(或者坏处)也许就在于他的印象式的转述。就像我们对一个朋友介绍另一个朋友的时候(假定他们彼此并不熟悉),我们所能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尽管我们的脑海中存在着一个大略立体的认知,但分点进行说明的叙述模式仍然会让听者感到茫然。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自己对...
评分读过了大部头的袁行霈等人的《中国文学史》,百万字的著作才觉得初步梳理了中国文学的脉络逻辑。因此原本对这本六万字的介绍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作“通识”想再重温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但是当真正阅读之后,才发觉大有洞天。这本六万字的著作,我读了十几个小时,因为其言浅...
评分外国人以致于华裔都无法准确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不仅仅在于语言方面的差异,还是对内容表述的错误理解。 解读《金瓶梅》时只看到了性,没看到小说作为市民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金瓶梅》比《水浒传》更适合作为名著。 书只适合给外国人简略介绍中国文...
评分中国翻译出版的VSI, 经常动手脚。更恶劣的是把英文原文改得面目全非。本书最后一章是重灾区,姑举几例: 桑禀华的这两段原文,提到了阎连科关于河南艾滋疫情的作品,提到了高行健。到了译林小便手里就是这个样: 整段文字的删除不是孤例。关于解冻文学的介绍同样删除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或者坏处)也许就在于他的印象式的转述。就像我们对一个朋友介绍另一个朋友的时候(假定他们彼此并不熟悉),我们所能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尽管我们的脑海中存在着一个大略立体的认知,但分点进行说明的叙述模式仍然会让听者感到茫然。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自己对...
中国文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