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见俊哉,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都市论、文化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博览会的政治学》(中公新书)、《媒体时代的文化社会学》(新曜社)、《媒体文化论》(有斐阁)、《世博会幻想一一战后政治的束缚》(筑摩新书)、《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在政治上的无意识》(岩波新书)、《何谓大学》(岩波新书)等。
综观从大阪世博会到爱知世博会的历史,可以明确一点,即贯穿战后日本的世博会史的各趋势之间的比重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组合必然会和大约四十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与大阪世博会的组合重叠起来。事实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美好)”看上去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对于经济增长神话的大众性梦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要对自己研究对象做到非常非常非常了解。虽然我不太认同作者在其中只择取了一个人对冲绳世博会的评价来作为其阐述的立足点。以及在文中作者说媒体在有关世博会的报道中失去了立脚点(那么立脚点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进行阐述)我,还是乖乖去图书馆里学电影史吧……
评分战后日本的世博会的历史首先是知识分子们的理念在博览会协会的矛盾体制中反复遭受挫折的历史,其次是成为会场的日本列岛的丘陵地带、沿岸地带及其毗邻地区以与其他全国性公共事业联动的形式被开发,其自然景观被迫改变面貌的历史,第三是数量庞大的大众在由此诞生的大同小异的未来都市中寻找确认自己的“富裕”的舞台的历史,最后也是具有从内部破坏这一幻想系统的潜力的市民们逐渐成长的历史。
评分博览会是审视开发主义与大众神话的绝佳窗口,“思考19世纪到20世纪的国家和庆典、大众动员的力学”的优质素材,而当代的博览会则更是管窥文化权力的微观政治力学,国家-(知识分子)-市民结构的事业主体变动。吉见教授尤其指出,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这种结构也并非真实,因为国际资本/巨型企业和市场的隐蔽性和介入性早已暴露/显影。从国家层面施展收入翻番、小康社会等政治咒语动员了什么,又忽视和损害了什么?上海世博留下了什么?杭州G20又带来了什么?而将要举办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的北京与东京,又会分别呈现出什么?“我们所面临的不是政治的终结,而是其彻底的重构。”——Alberto Melucci.181
评分大阪1970世博會的雞血,竟然還有沖繩,松澤宥當時也組織過反世博。今年的雞血還打得成嗎?吉見先生還是寫歷史更好看。
评分博览会是审视开发主义与大众神话的绝佳窗口,“思考19世纪到20世纪的国家和庆典、大众动员的力学”的优质素材,而当代的博览会则更是管窥文化权力的微观政治力学,国家-(知识分子)-市民结构的事业主体变动。吉见教授尤其指出,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这种结构也并非真实,因为国际资本/巨型企业和市场的隐蔽性和介入性早已暴露/显影。从国家层面施展收入翻番、小康社会等政治咒语动员了什么,又忽视和损害了什么?上海世博留下了什么?杭州G20又带来了什么?而将要举办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的北京与东京,又会分别呈现出什么?“我们所面临的不是政治的终结,而是其彻底的重构。”——Alberto Melucci.18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