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記(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迴憶錄 何兆武 西南聯大 口述史 知識分子 傳記 民國 近代史
發表於2025-02-02
上學記(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十年間,完整讀過可能七八遍,零碎無數。我自以為是看懂瞭的,昨夜重讀,纔知道還差的遠哪。新版,文靖多有修訂,除瞭注釋,還有一些之前刪去的礙語,後記也有所修訂。就像她所說的:書是一麵鏡子,其實看到的是你自己。這一次最有感的,似乎是221頁的那段話。彌爾頓說,我想證明上帝之道是公正的,並且是嚮人們可以證實的。何先生說,我真想同時也補充說:我要證明人世之道是不公正的,並且也是嚮人們可以證實的。
評分看過《中國在曆史的轉摺點》,讀起這本書來就比較容易瞭。每個人的處世觀點都與他的經曆有關,與他所處的時代相關,可以藉鑒,不能復製。
評分看過《中國在曆史的轉摺點》,讀起這本書來就比較容易瞭。每個人的處世觀點都與他的經曆有關,與他所處的時代相關,可以藉鑒,不能復製。
評分看過《中國在曆史的轉摺點》,讀起這本書來就比較容易瞭。每個人的處世觀點都與他的經曆有關,與他所處的時代相關,可以藉鑒,不能復製。
評分看到提到19歲的汪曾祺,長發衣衫襤褸,吊兒郎當,會心一笑。看到不少段子,劉文典看不上瀋從文,吳晗麵對日軍轟炸氣度盡失,而且還是個二房東,整天想著抬高租金轟人走。“寫在水上”其實是個很有曆史的習語吧。感覺汪曾祺筆下的西南聯大和何兆武筆下的西南聯大確實有點不同。何兆武先生對舊社會的那個自由的氛圍看來還是非常懷念的吧。
何兆武
1921年生,原籍湖南嶽陽,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先後就讀於土木、曆史、哲學、外文四係。1956至198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後,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譯作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思想錄》、康德《曆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西方哲學史》等,著有《曆史理性批判散論》、《曆史與曆史學》等。
文靖
1975年生,本名文靜,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係、哲學係,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上學記》是著名學者何兆武先生的個人口述史。何先生生於1921年,在北平讀小學和中學,在西南聯大讀大學和研究生,共七年,讀過四個係,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上學記》寫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學生涯,其中西南聯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學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蘊,以謙和率真的學者姿態,以曆史親曆者的迴憶和感受,講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戰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識和風雅。書齣版後,好評如潮,當然也引起瞭一些爭議。但何先生說:“為尊者諱、為賢者諱,並不是真正對人的尊重。一個人的思想本來是活潑的、與時俱進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種思想上的木乃伊,讓人去頂禮膜拜呢?”
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上學記》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開曆史之門、知識之門,乃至真理之門和思想之門的啓濛之書。當然,該書也因對某些老師的個人感受和真實評價而引發爭議。
有評價將何兆武的《上學記》、齊邦媛的《巨流河》和王鼎鈞的“迴憶錄四部麯”並稱為“海峽兩岸知識分子的必讀書”。
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是豆瓣给我推荐的书中的一本。豆瓣推荐的书,许多是摆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的垃圾,即所谓畅销书,但也有金子,《上学记》就算得上。 书是在当当网买的。说起来老土,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买书。买之前咨询了一位朋友,他说,一次买够99元...
評分朋友推荐了两本书,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及何兆武口述自传《上学记》。前者偏艺术家,后者偏知识分子,中国旧式知识分子。其记录始自1921年,终自1949年,是作者求学的光景,也是北洋军阀到内战结束的光景。 作者不仅对个人经历感兴趣,而且对国家的命运投入了大量关注。以小...
評分何兆武的《上学记》最大的特点是这本书不是他“写”的,而是由他口述,由一个清华毕业的研究生文靖记录整理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形式的书,怪自己读书少见识少,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何先生已经过世了呢。这种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读起来很轻松,读的时候感觉就像一个老人在充满...
評分最近看了一票书,章诒和、张允和、谢泳等作者按说每一个我都比较熟悉,但却并没有产生特别强烈的写一些什么的愿望。很意外的是,手里的这本《上学记》,作者何兆武从前几乎没有听说过,还没读完,就很迫切地想记录下书中的一些东西。 喜欢作者的理由 王小波曾经在《...
評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文人骚客自古即是诗歌或是史传传诵的对象,但也是最无德的一群人,有人统计中国文人共同的卑鄙行为——相互攻讦、向上告密、陷害、捕风捉影、落井下石、作伪证、搞逼供信……直到根本莫...
上學記(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