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
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并凭借代表作梦露大厦成为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目前他于清华大学及北京建筑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重要的声音和代表。
建筑界丛书旨在介绍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讨论中国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国*具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
**辑丛书已于2002年出版,共计5册,分别为张永和的《平常建筑》、崔恺的《工程报告》、刘家琨的《此时此地》、汤桦的《营造乌托邦》和王澍的《设计的开始》。该丛书是中国实验建筑的**次集体呈现。
此次“建筑界丛书第二辑”推介了6组*具代表性的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分别为马岩松、李兴钢、李虎+黄文菁、华黎、张轲和董豫赣。在丛书中,建筑师们充分展现了他们超YUE建筑之外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理念。在这里,建筑已不仅仅止于某种具体的“盖房子”过程,更是建筑家漫长的艺术领悟路径与心灵体验历程的直接折射。
欣赏6种关于建筑的不同阅读方式,解读6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模式,这是读者在本辑丛书中能体验到的别样精彩。
《鱼缸》是其中一册,由马岩松编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看来马确实不太会(可能也懒得好好)写东西,松散而寡淡。他说的“自然”可能换成一些别的词就贴切多了,现在总是在绕圈子。不过近年出了几个相当棒的作品(不在本书中),期待访谈。
评分嗯,我也想手画完再用电脑抠出来。
评分浮游之岛、胡同泡泡、山水城市,是马岩松最为青睐的作品,试图构建以理想主义为导向的城市,毫无例外地将权力资本作为批判的对象。
评分对于马岩松来说,所谓”山水城市“的起源就是他童年时在北京的生活记忆,那是一种自然无处不在的城市格局,如同古代普遍的中国城市一样。现代的一个例子就是纽约中央公园,规划纽约的人的理想主义为他所推崇。马岩松就有这样的一种理想主义,他相信城市的胜利,认定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变得更好。不是通过复兴传统或者回到乡村,而是通过“不动”“更密”“针灸”“精神”等手段。但与他的理想相比,令人质疑的是,他所采用的“形式”是前卫的,自由随性的线条,具象的外形,以此来彰显自然,多少显得不够“高级”,不太能说服人。虽然他宣称形式是直线曲线都不重要,可是作品却都是曲线形式的。考虑到MAD强大的概念实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我们还是拭目以待(等着瞧)吧
评分M.YS是抱着对城市和生活的极大理想热情来做设计的青年建筑师,很喜欢他自信的主张,对人文的感性情感,这些都一次次让我产生共鸣~ 不想成为“尊敬他害怕他一心想成为他的人” 期望能在不久将来以平等姿态共话理想 客观评价本书三颗半星,个人情感加半颗,特别感谢他感染了我要努力实践自己的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