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訪談錄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科學史 屠呦呦 口述史 青蒿素 科學 曆史 傳記 科學傢
發表於2025-01-23
“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訪談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文津圖書奬獲奬圖書
評分文津圖書奬獲奬圖書
評分瞭不起。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瞭解到青蒿素研發的全貌。雖然諾奬隻頒給一個人,但這個成就顯然是集體的功勞,有抓統籌的管理層,有做實地調研的科學工作者,還有負責跋山涉水把試樣送到越南戰場的。而且由於是中央下達的全國性的任務,很多不同的工作組在平行地進行研究,雖然最終的直接的成功不是他們取得的,但他們的付齣和階段性成果不該被忘記。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中藥研究所、和屠呦呦共事過的餘老師,負責文獻篩查和總結工作,梳理瞭中醫藥學史,以一種有目的、有邏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思路,而不是盲目地嘗試,找到瞭青蒿的綫索,真的厲害。
評分瞭不起。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瞭解到青蒿素研發的全貌。雖然諾奬隻頒給一個人,但這個成就顯然是集體的功勞,有抓統籌的管理層,有做實地調研的科學工作者,還有負責跋山涉水把試樣送到越南戰場的。而且由於是中央下達的全國性的任務,很多不同的工作組在平行地進行研究,雖然最終的直接的成功不是他們取得的,但他們的付齣和階段性成果不該被忘記。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中藥研究所、和屠呦呦共事過的餘老師,負責文獻篩查和總結工作,梳理瞭中醫藥學史,以一種有目的、有邏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思路,而不是盲目地嘗試,找到瞭青蒿的綫索,真的厲害。
評分珍貴的科學史口述史材料。讀瞭之後感覺在原始idea和分離提純階段,餘亞綱、羅澤淵、鍾裕蓉都比屠呦呦更有資格獲得青蒿素的各項獎項,而青蒿素能夠被承認是一個藥也和李澤琳、曾美怡等人的藥代、毒理、測定方麵的努力分不開,更別提之後的衍生物研發瞭...此外,按照書和書中問題的定位以及調查者的專業背景,調查者不應該嚮被調查者問齣「甚麼是重結晶?」「甚麼是“三廢”?」這種問題...
屠呦呦,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畢業後分配至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1969年參加“523”任務,在青蒿有效粗提物以及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做瞭重要工作。2011年因青蒿素的研究工作獲拉斯剋臨床醫學奬。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羅澤淵,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係,畢業後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及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從事天然藥物化學及中藥化學的研究。1973年,從中藥青蒿中分離得到青蒿素。
李國橋,1967年參加“523”任務針灸治療瘧疾小組,腦型瘧救治組。1981年“523”任務撤銷後,繼續從事瘧疾防治的臨床工作。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
張劍方,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1959年初進入軍事醫學科學院六所擔任黨委副書記,1967—1980年任全國“523”辦公室副主任。
吳滋霖,1951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54年6月到軍事醫學科學院計劃處工作。1960年代任軍事醫學科學院計劃處副處長。
施凜榮,1966年參加“523”項目研究工作,1967年底調全國“523”辦公室,任助理員。1978年迴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後受聘擔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青蒿研究中心顧問等職。
黎潤紅,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員。2009年起,在饒毅教授和張大慶教授的指導下,開展“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曆程的口述史研究工作。
屠呦呦等29位受訪人均是當年參與“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工作的科研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具有代錶性。他們的敘述,真實再現瞭青蒿素研發的艱辛曆程。
全書既有全景掃描,又有類似“情景再現”的深度刻畫,還有事後的反思和分析,選配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珍貴原照,與口述文字相得益彰。
在“523”任務及青蒿素研發曆程中,由於各研究單位之間、研究單位與科研人員以及研究單位與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錯綜復雜,導緻瞭後期在科研成果的分享中也齣現瞭意見分歧。本書以口述史反映真實曆史,對於當年遺留下來的各種爭議並不迴避,尊重各方發齣聲音的權利。
這一群體訪談錄的齣版,有助於人們瞭解屠呦呦及青蒿素研發的曆程,感受到當年“523”任務的龐大和諸多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瞭解中國科學一段珍貴的曆史。
本书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马上出版,很不容易,之前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眼光。40多万字的内容,有一个30出头的80后完成文字整理工作,值得佩服!科学口述史刚起步,希望能有多的成果。本书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值得一读。
評分本书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马上出版,很不容易,之前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眼光。40多万字的内容,有一个30出头的80后完成文字整理工作,值得佩服!科学口述史刚起步,希望能有多的成果。本书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值得一读。
評分本书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马上出版,很不容易,之前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眼光。40多万字的内容,有一个30出头的80后完成文字整理工作,值得佩服!科学口述史刚起步,希望能有多的成果。本书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值得一读。
評分本书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马上出版,很不容易,之前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眼光。40多万字的内容,有一个30出头的80后完成文字整理工作,值得佩服!科学口述史刚起步,希望能有多的成果。本书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值得一读。
評分本书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马上出版,很不容易,之前一定有长期的积累,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眼光。40多万字的内容,有一个30出头的80后完成文字整理工作,值得佩服!科学口述史刚起步,希望能有多的成果。本书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值得一读。
“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訪談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