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 1946年出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政论家。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8年马立诚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本,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
1999年9月,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
2002年12月,马立诚在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第6期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在亚洲引起轰动,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
1986年迄今,出版著作11本。
马立诚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malicheng
《历史的拐点》的13个精彩故事,悬念迭起,惊心动魄,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13个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3次改革进程,并且把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西方同一时期的改革对照起来加以比较。这一主题,在当前的“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13个精彩故事连缀在一起,形象地描画出中国改革史的轮廓。动感现代的文笔、别出心裁的结构、突破陈规的解读和枝繁叶茂的细节,更增加了阅读的魅力。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当代中国改革大业,与历史中国的诸多改革息息相关,不论是发动时机、战略选择、机会把握还是难点所在,乃至改革哲学等各方面,都能从历史的观照中找出相应的影子。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深思。
改革就是拐点,成功和失败都是拐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多失败,我们已经丧失了太多机遇。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方兴未艾,潮流涌涌。为了进一步摆脱羁绊,攻坚拔城,争取更大辉煌。比对以往的改革,举一反三,实为不可或缺的明智之举。
历史的拐点,往往是历史走向即将发生改变的关键点,恰恰也是改革的重要时机。马立诚对历代的重大改革进行梳理,并力图与同时期的西方改革进行纵向对比。然而,对西方改革的介绍在本书中介绍的太少了。 通观全篇,作者的改革意向同当下中国的改革不谋而合。可以说,最大的意义,...
评分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
评分子产,姬姓名侨,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是调整土地分配,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让人人有田种;二是铸鼎公布刑律,黎民百姓能知道法律条文,让判罚标准公开;三是完...
评分赵武灵王的着装改革,不是换装这么简单,实质是小切口,大作为,从改变传统服饰入手,先从改变臣民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让大家居安思危,求变求新,同时转变军事力量建设方式,强骑兵练骑射,提高作战机动能力!改革决策快,决心大,从重点人物突破,恩威并施,取得了较好的效...
评分本来是一个很宏大的历史叙事,被写成如此,很可惜。 本来应该有一个文章,讲清楚其自身立场,归结出若干我们能够理解的一些观点,但是没有。很可惜。
国家的改革,多半出发点好,却无法调和矛盾;人性的丑恶在一个好的出发点后暴露无疑,改革者往往是孤独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是开创性的,不仅仅因为所做的事情破坏了原有的利益阶层,更重要的是改革受益者往往成为另外一个利益阶层。国家如此,企业内部也同样。弗洛姆说人是孤独的,真的如此
评分not bad
评分太简单化,有点飘。
评分确实不错,把一系列“变法”“改革”作为一个专题来说。不过我觉得豆瓣上有些评论对于中国的情况太过悲观了,实际上哪个国家民族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意放弃所得,这是人类本性,不止中国如此吧。中国的问题一是闭关锁国拉大差距,二是很多好的改革都没有坚持下去,我想这也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吧。子产和元洪让人印象深刻;对王莽的形象有颠覆;慈禧如果在和平年代,也许也能算个不错的君主了,可惜好像也有拖延症,非要挺到dead line;光绪真悲情,如果环境好一些会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吧,或者再有心机一些就好了,让我想但不丹的国王;更悲情的是中国,被立宪派完全说中,也许如果慈禧和光绪两个人都能聪明些也许就可以了。话说我一向不赞同民族主义,但清朝是外族统治这一点和民族主义并不完全相关,毕竟是客观上有影响的,拖延立宪就是明显例子
评分not ba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