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南怀瑾教授在台的数十年教化岁月中,曾经多次讲解《金刚经》;因时代不同,对象不同,讲解的方式和重点也各次不同。 现在的这一本书,是一九八八年的讲记。当时十方书院甫自成立,《金刚经》这一门课程,是为书院的学员及研究生而开,其他院校哲学系的同学,以及许多老修行们,常随众等,亦闻风而来,听讲者共约一百余人。每逢上课时间,复青大厦的十二楼,挤得水泄不通。 由于这次的听众,对佛学都有相当基础,对《金刚经》尤不陌生,故此,怀师的讲法深入骨髓,可说是叹未曾有!真正是:为上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 一九七八年怀师讲了“如何修证佛法”,两年后再讲《金刚经》。因机缘特殊,对经中的疑问及似解难解之处,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后虽不悟,亦得其门矣! 感谢永会师及圆观师先行录音记录,再由刘雨虹女士整理并加标小题;宏忍师及李素美小姐等多人帮忙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金刚经》的超越哲学及宗教的特性,怀师定了一个平凡的书名《金刚经说什么》。 师日平凡,即非平凡,是名平凡。
首先感谢一位老师,在上“哲学导论”课的时候,他布置我们挑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写读书笔记作为作业。这促使了我把《金刚经说什么》找出来,从头至尾又一次浏览了(对于这种博大精深的书,我是不敢说“读”的),然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现在成绩已经出来,自然可以把文章...
评分第一品即佛的日常修行尽在穿衣吃饭中,一日一生,而一日的活动著衣持钵,乞食,次第乞,收衣钵,敷座而坐正是行六度。生活即是六度,要在生活中展现般若的光明。 第二品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请佛陀讲解般若妙法。提出了心如何安住?妄想之心如何降服的两个问题。而解决之道即是善...
评分在第一品到第十六品重点在讲善护念并发真实信心,强调安心和降心的重要性,并引出了《金刚经》而且多次说明受持和为他人解读《金刚经》的福德无量。从第十七品开始即是悟后起修的过程,而第十七品究竟无我重点即是无我,无我包括了人无我和法无我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是五蕴假...
评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如果你是那类人,你就会读那类书,从而更加成为那类人 如果你不是,那么即使再推荐也许不会读,读了也许不会悟。。。 其实,多看些各大教派的书很有好处,唯一短缺的其实是这种“解读本”——直接读金刚经太难。 反倒这种解读本,读上一两本,也许就可以直接...
评分看南老师第一本书是论语别裁。一见如故,读南老师的文章(不过看文字倒像是弟子记录的)常想起胡兰成。 《金刚经说什么》自然说的是南师对金刚经的理解,所有南师的书皆是如此。书里有写,世间所有相皆虚妄,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一看之下好像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南师说...
没有什么印象。
评分无所住,非空。
评分比金刚经,和金刚经讲义要浅很多,讲得也挺有意思。是本佛学入门好书。
评分这个去年看过的,本想再读一遍但又发觉不那么值得,总感觉作者“我见”过重了叭。但我也不太懂得,所以不好评,姑且把“在读”的标签去了吧。
评分读过南怀瑾大师深入浅出讲解地金刚经,赫然发现佛经竟然那么有趣,那么有意思,不是神话传说,没有威逼利诱,而是高端的形而上学,对日常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尤其是对当下这个五光十色却又迷迷糊糊的日常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