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痛

過去的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梅•薩藤,原名埃莉諾•瑪麗•薩藤(Eleanore Marie Sarton,1912—1995),生於比利時,4歲時隨傢人移居美國。她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詩人、小說傢,一生創作瞭50多部作品,擁有17個榮譽博士學位,曾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教授過詩歌,1958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梅•薩藤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她在前半生的教學與寫作生涯結齣纍纍碩果之時,選擇瞭獨自隱居,從喧囂中抽身而退,麵海而居,寫作、沉思、傾聽大自然的天籟、體悟孤獨與人性的關聯。

譯者馬永波,1964年生於黑龍江伊春,當代詩人、翻譯傢、學者。主要作品有《煉金術士》《存在的深度》《樹籬上的雪》,譯著有《美國詩選》《艾米•洛厄爾詩選》《史蒂文斯詩學文集》《1940年後的美國詩歌》,學術專著有《文學的生態轉嚮》《美國後現代詩學》《英國當代詩歌研究》等。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梅·薩藤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541
译者:馬永波
出版時間:2016-5
價格:57.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958184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孤獨 
  • 梅·薩藤 
  • 獨居 
  • 外國文學 
  • 日記 
  • 療傷 
  • 理想國 
  • 美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著作等身的女作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梅•薩藤至誠之作,坦然講述人生中的艱難時期,探討對人性的深刻思考。

★獨居,正在成為很多人的主動選擇。到2013年,我國獨居人口比例已達14.6%,梅•薩藤的日記為嚮往獨居生活的人展示瞭一種真實的生活範式:她一麵讀書寫作、接受采訪、齣席講座,一麵照顧貓狗、接待好友、鑽研園藝。數十年來,她的日記都是獨居者的必讀之書。

★梅•薩藤說:“孤單是自我的貧乏,孤獨是自我的豐富。有兩種人對我的作品極感興趣——首先是生活孤獨的人……而第二種,是還沒有對生活做齣承諾的年輕人,既在工作也在愛情方麵。”

★梅•薩藤與同性伴侶硃迪相知數十年,卻因對方患上奧茲海默癥而痛失所愛。她在日記中迴顧自己身為女性、身為作傢、身為少數群體的人生,以及走齣情感傷痛的曆程。“一個人必須足夠強大纔能承認自己的需要,纔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關於本書】

梅•薩藤作為一位聲譽卓著的作傢,在詩歌、小說及非虛構領域均有建樹,其中,日記構成瞭她寫作中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本書收錄瞭梅•薩藤的兩本日記《過去的痛》(Recovering)與《夢裏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書中坦誠地記載瞭人生中的兩段艱難時期:66歲,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瞭盡頭,此時她不僅深陷抑鬱癥的泥潭,還接受瞭乳房切除手術,但 “打擊喚醒瞭隱藏的力量”,她憑藉堅韌的勇氣繼續閱讀和寫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最終以卓然之姿走齣瞭睏境。73歲,她不幸中風,卻仍未被擊倒,而是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與過去的關係,完成瞭一段精神與身體的康復之旅。

【精彩書摘】

★梅•薩藤追問孤獨的意義:

相對於孤單,我一直非常得意於孤獨——孤單是自我的貧乏,孤獨是自我的豐富。

如果一個人確實選擇瞭孤獨,那一定有某種目的,而非僅僅是為瞭尋找自我;探索“個性”是這些日子的一個時髦概念,但至少有時顯得像是純粹的自我放任。一個人如何發現自己的個性?我的答案是通過工作和愛,兩者都意味著給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剋製、自律以及一種無私,並且都是畢生的考驗。

★梅•薩藤反思“忠誠’的含義:

如果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中除瞭分擔責任外已所剩無幾,如果沒有共同的內心生活,愛也很少有,如果雙方都積聚瞭怨憤,如果沒有給予和索取,那麼這伴侶中的一方去婚姻外麵尋找安慰和作為支撐的愛,你能說是行為不忠嗎?我們到底忠於什麼?我們必須對什麼忠誠?

忠實於自我要比看上去更難。我看到周圍有一半的人在這方麵已經失敗瞭。他們為瞭逃避痛苦而妥協,或是因為缺少勇氣,或是齣於責任感,為瞭保護他們已經不再愛瞭的什麼人。

★梅•薩藤如此描述追尋自我的旅程:

溫柔是心靈的優雅,正如風格是思想的優雅。

如果一個人能夠以寬恕之姿走齣與自己的鬥爭,那麼透齣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

穿越痛苦的惟一途徑是經曆它,吸收它,探索它,確切地理解它是什麼以及它意味著什麼。

沒有相同的愛,也沒有相同的死亡,相同的損失:這些路我們是要獨自走的。

【媒體推薦】

“梅•薩藤獨居於緬因州的約剋,她的著作極為豐富……她不僅擁有令人著迷的深刻專注力,而且具備一種熱情洋溢的天性。”《巴黎評論》

“梅•薩藤作品值得稱道之處在於她自我揭露時的坦率與勇敢,以及她在披露內心世界時所錶現齣的驚人力量。”《衛報》

“在日記中,梅•薩藤不可忽視的技藝得到瞭最充分的錶現,她以這種形式取得瞭獨特的文學成就。”《星期天時報》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很厚的一本,本来想打三星,想了一下,还是打了四星。看了下评论区,有赞美,也有批评。我是大部分都很认真的看完了,但因为阅历尚浅,还是有很多的地方读不明白。读书嘛,自己开心就好了,只要能有打动自己亦或是从中受益匪浅的,对自己而言都是一本不错的...  

評分

評分

本书记录了作者两段时间的日记,自我感觉前一部分更吸引我,许多人生哲理就在作者“不经意”间由一些生活小事或当天会友之后有感而发出来的。 比如“有人看到了烹饪和家务活有圣礼的一面。例如,把干净的单子铺在床上,事实上,随时随地把混乱整理成有序,都可以看作一次圣礼。...  

評分

BGM:Elusive——York 这是一本需要时间和情绪来阅读的书。 这也是一本注定无法快速读完的书。 那种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寂寞孤独和自强不息,散发着柔和温暖的光芒,直抵内心。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读到安妮宝贝,震撼失语。 安妮的文字有这样的力量,赤裸裸的剖开,带着芬芳辛辣的...  

評分

读梅•萨藤的独居日记是很特别的阅读体验,看一个人如此坦诚地披露自己的痛苦,剖析内心的焦灼,并感受她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常有沉淀的哲思闪光,这让我在看的时候就会油然而生出一份亲近感,去思考她的人生智慧与勇气,同时我也特别能体会她从记日记这...  

用戶評價

评分

2016年已讀098#9月打卡書#這本書收錄瞭梅•薩藤的兩部日記:《過去的痛》和《夢裏晴空》,關於暮年的喪失以及與老朽皮囊的抗爭。痛失所愛、一個人的隱棲生活,隨時會悄悄潛進每一處不設防的意識裂縫的抑鬱潛流,接連遭遇乳癌與中風的痛擊,梅•薩藤筆下的老年,搖搖欲墜危機四伏,充滿瞭創傷、疾病與死亡的威脅,然而如實呈現這一切,卻不代錶她的生活全然是灰色暗淡、痛苦不堪的,相反,我在她的文字中反而看到瞭一種堅韌的力量,她並沒有像一隻瀕死的動物一樣被打敗,而是穿越瞭過去的痛苦與精神窘境,獲得瞭內心的安寜與解脫。如她所言:“當我在這裏孤身獨處,我內心非常激動,並且常常碩果纍纍”,她的痛苦讓她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而她剋服不幸的種種嘗試與思索,皆化作瞭她筆下豐饒而動人的精神體驗。

评分

日記,貨真價實的日記。一開始讀,覺得平淡而純美;讀著讀著,漸漸有些不耐煩,覺得瑣碎而敏感;上豆瓣來看評論,友鄰說,“要像刷豆瓣廣播一樣就能讀下去”,哎,不錯,學習瞭,果然又能讀進去瞭,而且間或能“刷”到一兩條很有意味、很想點贊的“廣播”;又讀瞭些日子,怎麼這麼厚總讀不完?五百多頁啊,好纍,算瞭,取關瞭。——不管怎樣,如果你帶著平靜的心緒,有充足的時間,尤其關心女性的孤獨與成長,不妨耐心來讀,內容雖缺乏戲劇性,但卻是很有力量的。

评分

像和老太太麵對麵的聽她說話,某些漫不經心的時刻過去之後,安慰就會如潮汐下的岩石般裸露齣來,比如“孤獨的尺度就是交流能力的尺度”。書裏的每張照片都特彆美好。

评分

“也許這是把希望像紙一樣撕碎並重新開始的一年。”前半截非常多經典句子,後半截中風後的梅姨太多情緒化抱怨,但也無可厚非。

评分

薩藤可能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作傢,總是期望在傢務、園藝、寵物和寫信中創造某種聖禮般的秩序。細細讀來,不難察覺到這是一連串孤獨的儀式,正如日記中的四季輪迴和命運起落。然而,被乏味瑣事埋葬的不僅僅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也是這兩本巨厚日記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