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贯惠美子(Emiko Ohnuki-Tierney),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人类学系教授,以历史人类学、象征人类学见长。早年研究底特律的华人,后转向阿伊努人,再转向日本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多次获古根海姆和其它学术奖。主要作品有:《神风特攻队日记:反思日本学生兵》(2006);《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日本历史上美学的军国主义化》(2002);《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1993);《穿越时间的文化:人类学的路径》(主编,1990);《作为镜子的猴子:日本历史与仪式的转化》(1987);《当代日本的疾病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1984);《萨哈林岛阿伊努人的疾病与治疗:一个象征解释》(1981)等。
二战末,尽管日本正面临战败,为什么一万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兵”自愿加入“神风特攻队”的行列?在这部关于日本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象征主义和美学的角色的迷人研究中,大贯惠美子展示了国家如何操纵日本人历史悠久的樱花的象征,来说服人们为天皇“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誉。
依据从未用英文发表的日记,大贯惠美子描述了这些年轻人的痛苦,甚至是对帝国意识形态的反抗。这些神风特攻队员们热情地献身于世界主义的知识传统,因此他们不是以军事眼光来看待樱花,而是视之为一种痛苦的美丽以及他们悲剧性信仰生活的未解心结的象征。以日本为例,作者重新理解了象征交流、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实际的运作。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帝国海陆军相继组建了诸如“神风特攻队”一类自杀性袭击的敢死队。“自愿”加入特攻队的万余名士兵里,最终阵亡近4000人,而阵亡者当中,又有1/4的学生兵,也就是大学一二年级的新生或是高中生。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这类敢死队员必定是军国主义的狂热信徒...
评分误识的理论很有启发性,即人们在谈论同一样东西时,明明是各说各话,但仍然承认这种交流的合法性。产生误识的原因有二:一是谈论的事物具有广泛的意识域,即或许有一个内涵但没有明确的外延;二是该事物被赋予了美学意义,强调感受与思考。 爱国主义强调的是一种个体的情感,没...
评分由于版权的缘故,读书笔记不能粘贴原文,很想分享的几段材料就不贴了。本书有几个方面很在意,也有共鸣,支持和同意作者的一些看法,以及虽然我觉得作者只是从学生兵的角度解读了文本和象征,不能够代表广大的市民阶层,底层人民,狂热的军人等复杂多样的群体。但她做到了对象...
评分P89,“明神”:现人神;P90,日本东部:东国;P91,Otomo clan:大伴氏族、“丑的御盾”:“丑之御楯”;P119,美浓部达吉只是被解职,并未被驱逐;P193,“樱蛋”估计是下行的“樱弹”或者后文的“樱机”
评分翻译的很差, 作者非常生硬的想把樱花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尤其第一章,各种莫名其妙 关于天皇的地位 不同意 不是立宪就能让树立天皇在百姓心中的位置 千百年来的帝王 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 稻米代表农业生产力这个因果关系 敢不敢再生硬点 整个第一章,对于樱花的象征意义,解释的非常牵强且生搬硬套。
评分直到现在 依然停留于零乱言说的悔恨中,渴望 竭尽全力,结局却永远支离破碎。慰藉与失落,起起伏伏。
评分断断续续读完,心情沉重,合眼想到的就是和我同岁而死在神风飞机上的那些比我读过更多书的日本学生。章一是樱花的象征史,章2-4从天皇制、樱花作为军人象征以及民众的军国体制呈现历史背景,穿插诸多戏剧、立法等例子;章五是神风特攻队的历史背景;主要史料在章六是五位特攻队员的日记和阅读(附录)。7-8是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9比较理论,布迪厄色彩浓厚,樱花介入略有过度之嫌。最引人思考的是,这些饱读日西中经典作品的青年精英,在怀着对当局意识形态浓厚怀疑、秉持国际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同时,却仍因其爱国主义而毅然选择坐上飞机。看我辈真胜过他们吗?学到不少东西,这本书不怎么给日战洗地。【我不是洗地党
评分个人觉得本书最大的贡献,是给传统上无历史、去历史化的象征主义分析方法加上了“历史”这个装置(apparatus)或者轴线,用流动、变化的角度来检视樱花这个意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轨迹。不过,以“浪漫化倾向”严重的学生兵作为神风特工队仅有的样本,似乎有失偏颇了,他们代表不了特工队员整体的精神状况和思想转化模式,特工队毕竟还是职业军人多,学生兵人数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