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丹,文学硕士,现任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长期从事艺术影院管理和节目策划工作,并兼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学术研究方面偏重于华语电影历史与批评,曾在众多电影专业刊物、报纸发表论文、书评、影评数百篇;曾翻译《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 96—1937)》一书;参与撰写《欧洲电影分析》《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影》《银都六十(1950—2010)》等著作;并曾受邀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南方都市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等工作。
在大银幕的滋味中追寻电影档案的魅力
分享中国电影资料馆台前幕后的故事
..................
※编辑推荐※
2016年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放二十周年。藉此契机,本书将向各位读者、观众、影迷,讲述一些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故事,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银幕的滋味。
☆精选中国电影资料馆重点展映的华语片进行文本细读,以史学视野梳理文本脉络,寻找过去与今天的创作联系
☆每篇文章皆附有一则策展故事,亲切讲述台前幕后趣事,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
☆全书附有百余幅作者珍藏的经典剧照、明星海报及民国电影杂志刊物图,尽显电影档案的鲜活魅力
☆对电影节、电影展映、国片及艺术电影推广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电影文集。作者从多年来从事电影策展工作的经验出发,精选了一批中国电影资料馆重点展映的华语片进行文本细读,以治史的视野与方法梳理这些影片的美学坐标与文化脉络。同时,讲述展映前后的各种故事,既涉及珍稀拷贝的辗转发现、独具特色的映前导览、重要影人参与活动的幕后趣闻,还回顾了放映结束所留下的社会反响和经验总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电影资料馆的功能定位和策展思路、中国电影史上杰出影片及影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电影的档案保存难题、艺术影院的未来都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并辅以百余幅珍藏图片,与影迷们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银幕的滋味。
..................
※作者的话※
“幕味”一词并非我的新发明,而是源自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女性文化刊物《玲珑》,“幕味”即是其中的电影报道版块。我觉得这个词很生动形象,一方面它与英文“movie”谐音,同时更兼有“银幕的滋味”之意……禁不住借来《幕味》之名,对它进行一次遥远的致敬和呼应:因为呈现在诸位读者面前的,正是一本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研究专书。我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讲述的久远信息中,找寻到它们与今天中国电影的联结关系以及依旧旺盛燃烧的生命力。
——沙 丹
...................
※名人推荐※
沙丹的这些文章介于影评与学术论文之间,但是这种分析绝非普通的影评,字里行间流露出治史之人的好奇和严谨,以及强烈的自我代入感,也总能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电影史最陡峭的悬崖前。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沙丹实实在在地把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艺术影院变成了一个电影史的课堂,成千上万的影迷在这里无师自通,亲近电影史,学习电影文化。所以在沙丹这里,策展和电影史研究互为表里,缺一不可。这也完美地体现在了这本书的体例中,他总是先讲一段策展故事,再展开相应主题的分析,若是缺少其中之一,那就美中不足了。
——magasa,电子杂志《虹膜》主编
2016年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放二十周年。著名电影策展人、南方都市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沙丹,在电影资料馆任职多年,近日,他将自己有关华语电影的思考、策展故事结集成册,向各位读者、观众、影迷,讲述一些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故事,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
评分 评分(本文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为《幕味》所作推荐序)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沙丹算年轻人,但他策划的电影展映却成为北京电影文化的新名片。在小西天,经常有青年人排队去看经典老电影。做电影策展人,只有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是不够的,沙丹很懂宣传。他在微媒体上格外用心...
评分编者按: “奇爱博士”,“文慧园路三号”, “北影节策展人”等等。穿行于民间和官方交叉路口的沙丹似乎总能以更多样的身份,或站在更新鲜的层面去面对观众。而在《幕味》这本书中,沙丹暂弃了其复杂的身份特质,从一位足够真诚的研究者角度,将遗留于历史之中的电影档案,...
评分《幕味》日记 初尝幕味是在高二编导班,第一次看张艺谋的《红高粱》,痴迷幕味在大二的中国电影史课上的《马路天使》,探秘幕味则是在电影资料馆的大银幕上《上海小姐》。对电影的学习和热爱已经7年有余,幸运的是7年之...
在资料馆看了那么多场电影,想到背后都是葛格的辛苦谋划。如今葛格出了书,书钱还没一张电影票贵~不买一本,于心不忍。(且书本身也hin好看呢><
评分半本好书!前半部分非常有野心啊,通过重返历史空间实践了迷影共和国的建构
评分羡慕葛格多年了,这本书更是得文慧园路3号所赠。希望有生之年能搞个小影院,自己“策展”。
评分对小西天策展工作的一次汇报吧,同时还对很多经典影片做了介绍,从电影史方面讲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电影发行情况很长知识,比如吸引人眼球的商业电影当时是比较流行,老舍曾写过救救电影。可能由于作者的身份和个人立场吧,感觉官话也太多了点。比起政治理念,我还是希望能多谈谈艺术
评分在资料馆看了那么多场电影,想到背后都是葛格的辛苦谋划。如今葛格出了书,书钱还没一张电影票贵~不买一本,于心不忍。(且书本身也hin好看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