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漱石出生东京官吏之家,幼年起学习汉学,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专业,赴英留学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的创作,后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夏目漱石的小说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日本近代化背景下,信奉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伦理观、宗教观、自然观上的探索,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草枕》的主要舞台在山中温泉地,作者把它描绘成脱离尘俗的“非人情”的天地。这样的外部格局的设定,如同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世界,即夏目漱石的“非人情”天地。同时,作者还把“非人情”天地中所有登场人物都塑造成近似于“非人情”的人物形象。譬如,山崖茶馆的老太太、女主人公那美、观海寺的大辙法师、理发馆的师傅。作者意在把主人公画家的“非人情”之旅描绘成“脱离世俗烦恼的超然心境”的旅行。画家为了忘却世俗的烦恼来到山中温泉旅行,他的旅途就像陶渊明和王维的诗歌里所描绘出来的诗境一样,切实体现了作者“直接从大自然中吸收,即使是短暂的也要尽情地徘徊在非人情天地的真挚的愿望”。
书中曾多次引用到汉文典籍中的诗词语句,尤其以对陶渊明诗歌的引用最为直接和精彩。除了山水田园诗外,《草枕》中还包含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作为反对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文明以及自然主义文学理念的实践之作,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宣扬的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美的“东洋趣味”,将大量的笔墨用于感受性的渲染。
【编辑推荐】《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夏目漱石一直都是我心中日本文坛的第一人,据我所知大部分学习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也都会将夏目漱石选为研究对象。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国内却没有全面地出版过他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都知夏目漱石之名,但真正系统阅读过夏目...
评分 评分夏目漱石一直都是我心中日本文坛的第一人,据我所知大部分学习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也都会将夏目漱石选为研究对象。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国内却没有全面地出版过他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都知夏目漱石之名,但真正系统阅读过夏目...
评分自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丰子恺译本《旅宿》以来已六十年。今日得见出版社重出此书,实在值得庆贺。 夏目漱石的日文著作题目叫做《草枕》,如陈德文译本就是直录其字。 陈德文译本(按,刘子倩、周若珍等译本亦悉作“草枕”) 法译本Oreiller d'herbe也是直译“草枕”二...
评分之前读过一遍,现在再读印象寥寥,甚至仍旧没有完全把握住这本书的内涵。书中只有浅浅的故事线,大部分都在写漱石对于美的己见,看起来很吃力,只依稀的觉得漱石是在东方美学的基础上来接纳西方美学的,虽然主人公是画西方画的画家,但是关于美学大部分是对东方美学的留念,再一次感受到中日文化同源。日俄战争的大背景,也只是明治维新三十几年后,关于传统文化的割裂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总要有人站出来写些什么。
评分为什么把作者年谱专门做个小册子而不是放在书里?我也是醉了,编辑是不是脑子被踢了还是临时决定改了
评分为什么把作者年谱专门做个小册子而不是放在书里?我也是醉了,编辑是不是脑子被踢了还是临时决定改了
评分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评分写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通篇采用东方的笔记文学架构,又有斯特恩等西欧作家的影子。第一篇可谓全文眼目,后来又提到“余裕”的理论,算是把“写”本身纳入作品的佳例,可惜其“哀怜”之情,不似川端康成那般自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