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巴特勒,美國後結構主義學者,其研究領域有女性主義、酷兒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倫理學。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學與比較文學系。巴特勒在1984年從耶魯大學獲得她的哲學博士學位,後開始從事後結構主義和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的研究。
「如果不想陷入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我們就必須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政治領域,除了帶來好戰的呼號,悲傷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在這部激情洋溢、極具個人風格的著作中,巴特勒深刻反思了「9·11」事件之后的美國社會,批評了美國當局發動長期戰爭的決策,繼而呼吁人們深入認識哀悼與暴力的力量,理解它們如何促成團結並鼓舞人們追求全球正義。顯然,巴特勒一直致力於激發、探索各類「麻煩」,而這也正是其學術志趣所在:「由心理世界出發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們懂得團結、認識痛苦。」誠如荷米·巴巴所言,正是這些因素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主體。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关于无限羁押的那一章理论性最强,提到福柯的治理术与主权、法律的问题。这本书最具启发性的还是关于人的脆弱本质,以及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哀悼,公共话语和战争褫夺人性至非生非死状态的反思。但朱迪斯作为左派女性主义者,对伊斯兰教尤其是伊斯兰教女性的态度,不敢苟同。
评分巴特勒提倡坚持“身体完整”和“自主决定”之诉求的同时,直面“完整”和“自主”的矛盾的幻想性,也正是对拉康“穿越幻想”的实践。只是她批判的局势和事件洋溢着昭彰的破绽和傲慢的邪恶,以无间之理论斤斤于寻找“裂隙”和“麻烦”岂非多此一举?这里更需要一个看似尖刻无礼大肆挞伐的鲁迅
评分2.5
评分又梳理了一遍阿甘本福柯阿伦特
评分2.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