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漫长的八十年里,中国摸爬滚打,艰难前行,为何屡屡在看到希望之后,又陷入更深的绝望,走不出不断失败的怪圈?
.
一场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廷不得不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以巨资打造强大的北洋舰队,甲午战争却将中国再次送入惨败的深渊;戊戌 变法 尝试模仿西方的制度,慈禧的贪权恋栈却令变法戛然而终;义和团在当权者的纵容下“扶清灭洋”,却造成了八国联军的共同侵华;一场被寄予厚望的立宪改革,最终却掀起了改天换地的辛亥革命;革命的热情尚未冷却,袁世凯的复辟却已箭在弦上……
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规律?中国到底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
翻开本书,从近代史的深处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只有冷静地审视过去,才能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
.
.
名人荐书:
1.俞敏洪:“不站在阶级立场、不站在革命立场写的一本历史书。让我们可以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一眼历史,觉得历史多了一份真实,我们也对历史多了一份触感。”
.
2.易中天:“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
.
3.秦晖:“认为张鸣作品的说服力在于将材料、事实和逻辑结合起来。”
.
4.李零:“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
5.吴思:“看透枪杆子,了解锄把子,张鸣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中国历史的真相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对他的理解,有时候也经常是对我自己的理解。”
.
6.陈丹青:“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中国社会各种历史性问题有极其深刻的研究;他的作品富含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道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代表作品有:《重说中国近代史》《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重说晚清民国》。
by翟菁 这是一个崇尚公共的时代。虽然跟公共沾边的词并不尽然全是好词,但是却丝毫不耽误“公共空间”、“公共权力”等词近年来的急剧升温。公共知识分子们也有了一个很美丽的昵称“公知”。《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作者张鸣先生碰巧就是众多公知中非常著名的一位。作为这位思想深...
评分近代史对于我来说是最头疼的,特别是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童鞋更是深有体会。近代史在我的印象里,竟然是最最遥远的影像,完全不比那些金戈铁马,艺术长卷,丝绸宋瓷那些光辉闪耀的古代史清晰明亮,只留下模糊的人名,还有一串串条约屈辱的记忆。 近代史对我来说意味...
评分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 我们关于近代史的知识,大多来自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甚至是大学的政治历史公共课。因此,一提及中国近代史,脑中浮现的便是中国在近代史上如何被西方列强欺凌、清政府如何腐败以及资产阶级软弱等画面。...
评分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 我们关于近代史的知识,大多来自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甚至是大学的政治历史公共课。因此,一提及中国近代史,脑中浮现的便是中国在近代史上如何被西方列强欺凌、清政府如何腐败以及资产阶级软弱等画面。...
评分by 蒙木 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外国理论,中国基本都有,但选择是一个问题,理解是一个问题。形形色色的中国古代理论,也在逐渐复活中,选择同样是一个问题,理解也是一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目前学术界匮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常识。只有不悖常识、富有常识的理论才能常青。...
差点因封面错过的好书,感谢@怒海苍流:)
评分我记得日本的宫脇阿姨强调现代史学不要为个人情感、信仰、道德价值以及意识形态所左右,越摆脱主观价值的史学,越接近“良史”;反之,受特定意识形态所影响的史学,则为“恶史”。看来宫脇阿姨找到张鸣叔这个好对象了,另外封面真是奇葩,自以为自己是满清太上皇,和慈禧太后同坐龙椅,有李鸿章服侍。
评分课本上的历史,政治因素太强,所有事情都是意淫已过,这样的前因必定导致这样的后果,这是不对的。历史,总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不断接近真相。
评分还不错逻辑比较清晰,每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的比较到位,推理基本是建立在史实和合理的推断下。文笔还算可以,如果不喜欢论证的话读起来有点枯燥,但是如果对民国时期的大事的原因确实梳理的很清晰
评分目前市场上关于近代史最好的一本普及读物。张鸣本身是教授,而且敢说实话,没有陈词滥调,又容易读,非常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