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杀

解读自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张杰
出品人:
页数:2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9-1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31785
丛书系列:社会学前沿论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自杀
  • 心理学
  • 张杰
  • 心理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社会
  • 中国
  • 自杀
  • 心理
  • 解读
  • 行为
  • 社会
  • 危机
  • 情绪
  • 自我
  • 认知
  • 干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今天,中国的自杀率从20世纪80年代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如精神疾病患病率低,自杀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等同于男性等。自杀率的急剧下降和典型特征是众多因素尤其是经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本书在对中国自杀者进行长期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社会学的参照论,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自杀的扭力理论(Strain Theory of Suicide)。扭力或不协调的压力,不同于单一的压力,它至少包含两个相互冲突的压力源或变量,主要包括四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相对剥夺和危机应对技能的缺乏。“不协调的压力”或“扭力”形成后,在其导致自杀行为的路径中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以及精神病理学因素的干预或强化。张杰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辽宁、湖南、山东16个农村县的调查研究,为自杀的扭力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中的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 “中国式自杀”,以及更有针对性地预防自杀。

作者简介

张杰

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终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和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和自杀预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山东大学1977级英美语言文学系毕业生,1986年年初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美国杨百翰大学两个文学硕士学位和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1991)。张杰教授国内外重要学术兼职还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基金评审成员,2002年首次应邀列席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现任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

张杰教授的研究成果横跨社会学和医学两大领域。

目录信息

第一章中国人口的自杀现状和目前研究成果
第一节中国的自杀现状简介
第二节中国自杀学科研简介
第三节中国自杀率近20余年的下降趋势
第四节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诠释
第二章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杀特征
第一节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自杀
第二节中国人自杀行为特征
第三节女性自杀
第四节婚姻与自杀
第五节宗教迷信与自杀
第六节经济增长与自杀率的下降
第七节中国人自杀行为的工具
第八节 中国人自杀行为的其他相关因素
第三章自杀的扭力理论
第一节国际上自杀理论概述
第二节压力不协调理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自杀的扭力理论的理论构架
第四节自杀的扭力理论的实证验证
第五节 发展以扭力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方法
第四章 自杀的社会心理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
第一节 适用于中国文化的国外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理解剖法
第四节主要研究工具的本土化
第五节扭力量表的建立与标准化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前半部分讲解了国内自杀和西方的同与异 耳目一新 中间讲方法和数据 用扭力进行解释 还列举了自杀领域的不同理论 很是详实

评分

前半部分讲解了国内自杀和西方的同与异 耳目一新 中间讲方法和数据 用扭力进行解释 还列举了自杀领域的不同理论 很是详实

评分

抱着猎奇的心态就不要来看了,其实是非常学术的一本论文集。

评分

其实比较在意数据采集与分析过程,这也是我关注社会学“科学性”的点。想起来之前帮老师做社会调查问卷时做过的简单数据分析,还是样本太小了。

评分

自杀问题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其中的自杀扭力理论很有开创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