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巴丹德:法国律师、政治家、作家。在法国,他因坚决支持废除死刑而闻名。他在弗朗索瓦·密特朗担任总统任期内任司法部长,促使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废除死刑的法案,从法律上规定死刑应予废除。罗贝尔·巴贝德还是众多历史和政治评论文章和书籍的作者,如《自由、自由》《一位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其夫人伊丽莎白·巴丹德合作)《自由和平等》《共和国监狱》等,其中《为什么要废除死刑》一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再现法国废除死刑全过程的真实记录,
支持废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杀人犯,对付受害者吗?
在那些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里,暴力犯罪率上升还是下降了?
法国前任司法部长巴丹德以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
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一位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律师致力于为众多死刑犯辩护,其中不乏那些最邪恶、最无耻的坏蛋,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保存他们的性命而千方百计说服法官和陪审员。即使法庭被愤怒的民众包围,他每次只能从后门离开;即使受害者的家属向他扑来,指着鼻子骂他;即使他的小儿子都不解地问:“你喜欢那些杀害小孩的凶手吗?”
罗贝尔·巴丹德,一位为了废除死刑不懈斗争的战士,他的个人经历忠实记录了法国废除死刑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是西欧最后一个仍在执行死刑的国家,巴丹德为了终止这种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断奔走疾呼,他成了废除死刑的象征。在密特朗上台后,巴丹德担任司法部长,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死刑在法国终止了!
这本由他亲自撰写的著作,再现了一个个人命关天的案件,一次次扣人心弦的庭审,以及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围绕死刑问题的角斗,充满激情的文字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有关刑罚、人性、社会等问题。本书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书名不能更坑,明明写的是"死刑如何被废除",却取名叫"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 细节冗长无聊,从一开始就只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情绪,写自己多么气愤啊多么反对死刑啊,那你说啊那你倒是拿出理由啊!!!拿出你的论述啊!!!当然我不否认在几十页的内容里可能有那么几句夹杂在其...
评分#为什么要废除死刑#罗贝尔·巴丹德,l’abolition书原名,法语,百度翻译:为废除死刑而战。书通文记录了上世纪末法国作为欧洲唯一保有死刑的国家,从坚决支持废除死刑的作者巴丹德的视角看,如何通过一部分废除死刑支持者的努力,成为一个死刑废除的国家。这其实是一本传记型...
评分 评分罗贝尔•巴丹德,法国律师、政治家、作家,他的另一个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担任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第一个7年任期(1981-1986)的司法部长,在他的整个律师和政治生涯中,废除死刑一直是他的关键词之一,且这一倡导终于在他担任法国司法部长的任期内得以实现,由他著作...
评分这本书对于为什么废除死刑并没有花多少笔墨,书的内容是法国废除死刑的路程,对于废除死刑只是提及一些观点,比如大量的国际调查证明,在废除死刑的地区,血腥犯罪并没有增加,是否有死刑的规定对犯罪的发展并未造成任何影响、人是会变的、司法也可能犯错误、刑事法庭被告性命...
作者坚持废除死刑的毅力让人佩服,对比当今中国支持死刑的思潮,也说明了中西方民众的觉悟、意识的差别。(虽说这本书确实没收到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评分罗贝尔完整地呈现了法国废除死刑刑法的过程。很难去评价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只能说开开眼界或者是引发对人性的思考。死刑的本质其实也不过是以死抵死的报复。死刑的建立和废除本身就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用法律本是想更好的管理人类社会,如果我们用死刑去制裁一个犯罪者,本质上我们也是犯罪者。
评分作者坚持废除死刑的毅力让人佩服,对比当今中国支持死刑的思潮,也说明了中西方民众的觉悟、意识的差别。(虽说这本书确实没收到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评分废除死刑应该是简单的、纯粹的、彻底的。
评分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死刑的问题...就觉得犯罪者犯下重罪就该“立即死刑”.摘抄:一些人经常说一个人不能一边宣称支持废除死刑,也就是极度尊重生命,一边又支持放开堕胎.但是,死刑是社会强加于犯人的酷刑,而堕胎的选择权则取决于女性的决定,自由是在她们手中的,这与死刑完全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