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

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贝兹·卓辛格 Baz Dreisinger,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副教授,也是美国知名Prison-to-College计划的创办人,这项计划旨在为囚犯提供出狱后上大学的机会。贝兹·卓辛格同时是一位记者 ,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撰稿,谈论内容包括流行音乐、种族议题等。

译者 陈岳辰,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毕业,现任专业口笔译者、大学兼任讲师,译作有《诱惑者的日记》《死亡之门》《非理性时代:天使微积分》《原罪》等。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大方
作者:[美] 贝兹·卓辛格
出品人:中信·大方
页数:310
译者:陈岳辰
出版时间:2017-1-1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71284
丛书系列:真实的力量
图书标签:
  • 社会 
  • 纪实 
  • 监狱 
  • 法学 
  • 非虚构 
  • 法律 
  • 中信·大方 
  • 社会科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贝兹·卓辛格以美国刑罚学家和记者的身份,走访了卢旺达、南非、乌干达、牙买加、泰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挪威九个国家的监狱,向我们揭开我们以为的正义是什么模样。

卢旺达、南非、乌干达、牙买加、泰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挪威九个国家的监狱实境;在惩罚之外,我们应该有更多道德、救赎、宽恕和机会的可能。监狱,作为今日司法体制的核心,最缺乏的就是透明。它们仿佛从未存在,多数人一生都没有看见和接触过,却隐隐约约将之视为正确和正义的象征。在这趟历经九个国家监狱的人性之旅,我们跟随作者寻回几乎被每个国家、整个地球遗忘的那群人。

我们以各种词藻美化监狱,仿佛那和医院一样是个纯净无菌的空间:“隔离”“矫正”“治疗”“行为管理”,住进监狱的人叫做“狱友”,他们是“受刑人”正在“服刑”,有“管理人员”协助。经过美化,很容易忽视监狱的实际环境,忘掉在那里夜以继日、年复一年,乃至于度过数十年或后半生的,是活生生仍会呼吸的人类。

“把他们关起来”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然后呢”是我们要继续深思的问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评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评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评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文明的诞生》中提到:自从犯罪者不再承受肉体折磨,改以时间和隔离为代价,世界就起了重大转变,仿佛一瞬间“文明”起来。 监狱的诞生 “监狱”一词总是和“惩罚、矫治”联系在一起。至于最初的惩罚方式,除了在监狱监禁以外还有诸如流放...  

评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用户评价

评分

提供了审视犯罪的几个重点,一是贫困暴力歧视等滋生犯罪的社会土壤 ,二是法律,定罪与奴役的关系,三是罪犯的人权保护,心理建设和社会复归。

评分

這是一本關於調查監獄和關押在監獄裏的犯人的非虛構類圖書。作者調查走訪了九個國家的監獄,足跡遍佈各大洲。最能觸動我的是刑罰與所犯罪行不對等和犯人重新融入社會的艱難性。固有的思維是犯錯就必須受到懲罰,對待罪犯要以暴易暴以牙還牙。懲戒與隔離反而造成了犯人無法融入社會,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评分

犯罪的症结在于贫穷,贫穷就是最大的原罪。所以看《伽百农》的时候完全会想起这本书。然后发现我现在比较少用批判的姿态,而是更加同情地眼光去看那些离我很远的人了。也许是好事。

评分

我很少因为观点相左而给一本书打低分,但是这个白左圣母悲天悯人的情怀令我从前言开始就非常抓狂。而且,这本书里,真的只有情怀了,毫无“研究”可言。是的,错的是这个世界,是这个体制,永远不是罪犯!(这作者,谈论第三世界国家的时候一副高高在上救世主的口吻,提及亚洲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时候又酸得要命,也是醉了)

评分

算是新思路(对我来说)看待监狱问题。强调艺术教化作用以及人性,内容翔实。不过作者作为一个提供教化的人员在面对每个囚犯时更多是出于个体……例如父子不能相见或者是出了监狱的人无法重新融入社会,而开始反思这个制度。她提及的量刑我很同意(前面提到的几个国家都有这类问题)。但后面的有些过于关心个体了。我当然理解对于罪犯和受害者本身惩罚并不是唯一必须学会宽恕,但如果国家没有刑法和监狱制度震慑——不是每个民众都能理解艺术教化的作用。而伤痛这种东西只让受害者承担让受害者谅解是真正公平吗?强调个体忽视集体需要本来就不容当下。这本书看看就好。另外数据也不是提供得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