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瘟疫的故事,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大都市,仅仅拥有着伊丽莎白时期古老的公共基础设施。 在当时,每隔个四五年,伦敦就要爆发一次霍乱,每次爆发都要夺走伦敦上万条生命,进而波及到整个英国。一位名为约翰·斯诺(John Snow)的医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一位牧师亨利·白石帮他绘制地图,将取水饮用的人们与未取水饮用的人们绘在同一张图上,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在上面,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约翰·斯诺与亨利·白石拯救了伦敦城,那是英国*后一次发生霍乱。人们开始修建下水道,构建城市公共设施,保证水源的清洁,避免与污物处理源进行接触。这张死亡地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所有后人得益。
作者:史蒂芬·约翰逊是八本书的作者,涵盖科学 、技术、个人理念各个方面。他同时也是三个有影响力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在线杂志网站 FEED,荣获威比奖(Webby Awards)网站Plastic.com,以及超本地( hyperlocal )媒体网站 http://outside.in/ 。他是《连线》的编辑,他经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以及其他杂志撰稿。乔森还为一些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包括Medium,Atavist,Meetup.com, Betaworks, 与 Patch.com。 他是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The Ghost Map、Future Perfect的作者。
译者:熊亭玉,大学英语讲师。已出版《人类的故事》《奥兹国的滴答人》、《高老头》《神马和男孩》(以上为独译)。《孤独星球·土耳其》《孤独星球·欧洲》、《安徒生童话精选》《东南亚研究》《牛虻》等图书。韩素音翻译大赛英译汉优秀奖获得者。
一种致命病菌、一个大城市、两个才能卓越却迥然不同的人……提炼出来就是碰撞的恐怖一星期事件。 本书讲了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19世纪40年代早期,23岁的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帮工业家的父亲做考察踏上了神秘而不可知的路程。...
评分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讲述的是1854年爆发的伦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其中共有四个主角,即一种致命病菌、一个大城市以及两个才能卓越的人, 在正文之前,作者引用了本雅明《论历史哲学》中的一段话,讲的是克利一幅名为“新天使”的画作。本雅明写道:“这就是人们心...
评分 评分对1854年伦敦霍乱的深度复盘,全书讲述了四位主角的故事:极小尺度上的病菌,极大尺度上的城市,两个才能卓越的人如何调查和推理出真正的原因。 从极大和极小尺度上认知世界,并非人类大脑的强项,如道金斯所言:“我们的大脑是设计来从事狩猎、采集,交配与养孩子的;我们的脑...
有啟發性,可讀性也不錯。但是全書的內容似乎還不足以支撐本書副標題所要探討的問題。此外,結語居然連John Snow的死亡地圖也不放一張。中文版還把前面的圖片都刪了。。。
评分译言项目的遗珠,故事性、科普性、社会理论兼具的疾病科普读物,作者的观点很新,把疾病预防、城市环境保障与地理信息系统升级的理念一直拓展到了H5N1的时代,为了 准备晚上的云读书会活动,做了一万三千字的笔记,算是一次奇妙的防疫之旅,信息量密集,强力推荐!
评分排版太水了,200页能搞定的内容居然排出300多页
评分总体感觉还不错,梳理了整件事的许多细节,国内之前能见到的相关材料都很简略,甚至带有误导性。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并非科技史背景,整本书的叙述仍然有辉格主义倾向,即“正确”的水传播理论战胜“错误”的瘴气理论的二分法。另外,中文版把图片都给删了是怎么想的?
评分对整个宽街霍乱进行了梳理,通俗易懂。可惜中文版内没有“死亡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