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芬·约翰逊是八本书的作者,涵盖科学 、技术、个人理念各个方面。他同时也是三个有影响力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在线杂志网站 FEED,荣获威比奖(Webby Awards)网站Plastic.com,以及超本地( hyperlocal )媒体网站 http://outside.in/ 。他是《连线》的编辑,他经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以及其他杂志撰稿。乔森还为一些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包括Medium,Atavist,Meetup.com, Betaworks, 与 Patch.com。 他是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The Ghost Map、Future Perfect的作者。
译者:熊亭玉,大学英语讲师。已出版《人类的故事》《奥兹国的滴答人》、《高老头》《神马和男孩》(以上为独译)。《孤独星球·土耳其》《孤独星球·欧洲》、《安徒生童话精选》《东南亚研究》《牛虻》等图书。韩素音翻译大赛英译汉优秀奖获得者。
这是一个关于瘟疫的故事,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大都市,仅仅拥有着伊丽莎白时期古老的公共基础设施。 在当时,每隔个四五年,伦敦就要爆发一次霍乱,每次爆发都要夺走伦敦上万条生命,进而波及到整个英国。一位名为约翰·斯诺(John Snow)的医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一位牧师亨利·白石帮他绘制地图,将取水饮用的人们与未取水饮用的人们绘在同一张图上,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在上面,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约翰·斯诺与亨利·白石拯救了伦敦城,那是英国*后一次发生霍乱。人们开始修建下水道,构建城市公共设施,保证水源的清洁,避免与污物处理源进行接触。这张死亡地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所有后人得益。
一种致命病菌、一个大城市、两个才能卓越却迥然不同的人……提炼出来就是碰撞的恐怖一星期事件。 本书讲了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19世纪40年代早期,23岁的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帮工业家的父亲做考察踏上了神秘而不可知的路程。...
评分 评分一种致命病菌、一个大城市、两个才能卓越却迥然不同的人……提炼出来就是碰撞的恐怖一星期事件。 本书讲了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19世纪40年代早期,23岁的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帮工业家的父亲做考察踏上了神秘而不可知的路程。...
评分文|轻禅 如今这个时代, 科技发展、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早已经能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一些微生物的致病原理也早已被科研者探究明白,霍乱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本不是任何问题,可如果时间回到150年前,霍乱发生在英国伦敦,似乎一切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150年前,维...
评分对1854年伦敦霍乱的深度复盘,全书讲述了四位主角的故事:极小尺度上的病菌,极大尺度上的城市,两个才能卓越的人如何调查和推理出真正的原因。 从极大和极小尺度上认知世界,并非人类大脑的强项,如道金斯所言:“我们的大脑是设计来从事狩猎、采集,交配与养孩子的;我们的脑...
当宽街瘟疫事件的入门书来看还凑合,虽然作者也犯了不少事实上的错误,至于其他的结论嘛,就当网帖看好了。
评分总体感觉还不错,梳理了整件事的许多细节,国内之前能见到的相关材料都很简略,甚至带有误导性。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并非科技史背景,整本书的叙述仍然有辉格主义倾向,即“正确”的水传播理论战胜“错误”的瘴气理论的二分法。另外,中文版把图片都给删了是怎么想的?
评分城市发展史也是数据可视化史上的著名事件:伦敦霍乱和John Snow的宽街地图。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但是不喜欢最后一部分以后见之明对今日发展的溢美和旧日错误探索的批判。
评分GIS课堂展示项目。 ATP都能写成APT也太过分了这种错误简直值得一星评价。 全书只有最前面有个装饰性的图,后面的调查研究用图一张都没有,就很不懂,难道说是本来有夹在书里的附件然后图书馆丢了吗。
评分对1854年霍乱的详细叙述,以及斯诺如何发现病源。涉及公共卫生、流行病、19世纪医学、Soho区街道、伦敦下水道。作者善写,引人入胜,英文版忍不住看了几页,比中文更好看。译本比较流畅。缺点:最后两章荡开,写当代忧虑过多;斯诺的地图乃是书眼,中文本居然没印出;照片和书目全部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