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穆(1895—1990)
史学大家、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1982— )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曾任香港能仁书院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长。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钱穆是中国的历史大家,那那本代表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非常的棒,不但能梳理出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制度,而且对当下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本只是一部很粗显的脉络,有无历史基础皆可一读,如果想了解更为全面,可以阅读他的国史大纲。 这本书因为是口述整理版,没有什...
评分 评分钱穆是中国的历史大家,那那本代表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非常的棒,不但能梳理出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制度,而且对当下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本只是一部很粗显的脉络,有无历史基础皆可一读,如果想了解更为全面,可以阅读他的国史大纲。 这本书因为是口述整理版,没有什...
评分(一)自学成才 说起钱穆,必然该先从他的家族谈起,相传钱穆的家族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时吴越国钱缪的后裔。而后钱氏多出俊秀,状元、进士、秀才不再话下,如宋代的文士钱昆、钱易兄弟俩,如明代仕者钱谦益等等。 环境的熏陶,家族氛围的渲染,致使钱氏子孙多尚读书。钱穆的父亲...
撇开很多主观的话。适合我这种历史小白先撸一遍主要数据。因为时代原因,对道教几乎是完全没有了解,本土宗教只写了佛教,没有提道教。另外栖真观是道教,不是佛教寺庙。
评分薄薄的一本通史当然无法面面俱到,但每一章节都是钱先生提出的他眼中历史上重要的点。尽管阐述的文字内容不多,但总结到位。有时读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偶有独到见解,很是失望。
评分238页,“姚启胜”当作“姚启圣”;253页,“光绪、慈禧同日去世”存疑。整体还是不错的,就是书有点儿软。
评分钱穆宾四先生乃一代通儒,以治史闻名,所著《国史大纲》与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各领风骚,见解独到。因《国史大纲》为繁体竖排版,怕理解不逮,先读其精简教学读本《中国通史》。轻松愉悦读完,内容确实简化,不少率性口语化的叙述,无不体现钱穆先生论人论史的特有腔调,论事评人不仅仅要了解当时人物事,而且也要清楚当时之社会,更而当时之风气,先生言“杨贵妃进宫时,天下之大乱早已造成了,故不能责怪贵妃。”“王莽能装数十年,亦极伟大。”中国历史的”一线头“概念等,耳目一新焉。先生对中中国历史有着无比的情怀和崇敬,要求知识分子要有”历史智识“,“对中国历史应有温情与敬意“,”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