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戰後社會

後戰後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見俊哉(Shunya Yoshimi),1957年出生於東京都。1987年,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滿,退學。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信息學圈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社會學、文化研究及傳媒研究等。出版著作:《都市連續劇》《世博會之政治學》《傳媒時代的文化社會學》《“聲音”的資本主義》《現實的轉換》《傳媒研究》《大眾傳媒研究》《世博會幻想》《傳媒文化論》《親美與反美》等。

譯者簡介:

李振聲,1957年出生,無錫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術著作主要有:《季節輪換:“第三代”詩敘論》《書架上的歷史》《詩心不會老去》等;譯著主要有:《蘇門答臘的郁達夫》《夢十夜》《虞美人草》等。

出版者: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吉見俊哉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李振聲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HK 11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888369706
丛书系列: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史 
  • 歷史 
  • 吉見俊哉 
  • JP 
  • 2017 
  • 岩波新書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泡沫經濟破滅、自民黨長期單獨政權結束,以及阪神 · 淡路大地震與奧姆真理教等事件發生……日本在沉醉於經濟高速增長的美夢後,將迎來怎樣的前景?

連合赤軍、“安保”鬥爭、反越戰和平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沖繩反美軍基地運動……諸多社會運動為何越來越激進?

少子化和老齡化、家庭凝聚力的削弱、文化移民、企業走向亞洲……“失去的十年”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哪些深刻的影響?

將日本從“戰後”拯救出來的是美國,而導致日本再度陷入“二次戰敗”的也是美國。從一九七○年代到一九九○年代,日美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些是一九七○年代至今日本戰後體制在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趨於崩潰和解體的表現。本書作者把這段時期的日本稱為“後戰後日本”,在書中對日本後戰後社會的形成和變化過程作了論述,並對日本的未來作了展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现代化是不是一个理想化社会的顶极?极度现代化之后,迎来的会是什么?由盛转衰的日本发展历程,或者能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

社會學家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评分

现代化是不是一个理想化社会的顶极?极度现代化之后,迎来的会是什么?由盛转衰的日本发展历程,或者能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

社會學家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评分

社會學家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