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戰後社會

後戰後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吉見俊哉(Shunya Yoshimi),1957年齣生於東京都。1987年,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滿,退學。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信息學圈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社會學、文化研究及傳媒研究等。齣版著作:《都市連續劇》《世博會之政治學》《傳媒時代的文化社會學》《“聲音”的資本主義》《現實的轉換》《傳媒研究》《大眾傳媒研究》《世博會幻想》《傳媒文化論》《親美與反美》等。

譯者簡介:

李振聲,1957年齣生,無錫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學術著作主要有:《季節輪換:“第三代”詩敘論》《書架上的歷史》《詩心不會老去》等;譯著主要有:《蘇門答臘的鬱達夫》《夢十夜》《虞美人草》等。

出版者:香港中和齣版有限公司
作者:吉見俊哉
出品人:
頁數:336
译者:李振聲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HK 11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88369706
叢書系列: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圖書標籤:
  • 日本 
  • 日本史 
  • 歷史 
  • 吉見俊哉 
  • JP 
  • 2017 
  • 岩波新書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泡沫經濟破滅、自民黨長期單獨政權結束,以及阪神 · 淡路大地震與奧姆真理教等事件發生……日本在沉醉於經濟高速增長的美夢後,將迎來怎樣的前景?

連閤赤軍、“安保”鬥爭、反越戰和平運動、婦女解放運動、沖繩反美軍基地運動……諸多社會運動為何越來越激進?

少子化和老齡化、傢庭凝聚力的削弱、文化移民、企業走嚮亞洲……“失去的十年”給日本社會帶來瞭哪些深刻的影響?

將日本從“戰後”拯救齣來的是美國,而導緻日本再度陷入“二次戰敗”的也是美國。從一九七○年代到一九九○年代,日美關係發生瞭怎樣的變化?

這些是一九七○年代至今日本戰後體製在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趨於崩潰和解體的錶現。本書作者把這段時期的日本稱為“後戰後日本”,在書中對日本後戰後社會的形成和變化過程作瞭論述,並對日本的未來作瞭展望。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社會學傢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评分

值得一讀。看看日本發展的經驗,對比中國國內現在的情況,就知道有些東西正走著老路。

评分

現代化是不是一個理想化社會的頂極?極度現代化之後,迎來的會是什麼?由盛轉衰的日本發展曆程,或者能提供一些啓示。

评分

社會學傢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评分

社會學傢寫歷史的一次嘗試,雖然不太成功,但空間思維這個創新值得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