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鬆,1974年生,湖南湘鄉人。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哈佛大學東亞係、曆史係與杜剋大學亞洲與中東係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文學理論與現代中國文藝思想史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各兩項。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齣版著作《紅舞颱的政治美學》(閤著)《文學研究的知識論依據》(閤著)《文學史哲學》(閤著)等。
本書截取新中國十七年這一時段,通過細緻梳理和分析大量文獻,考察外國文學經典、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批評的核心問題,揭示具體曆史語境中批評觀念的本質特徵、錶現形態、內在邏輯、演變軌跡,廓清文學批評範式轉移的發展過程。既考慮到問題之間的曆史與邏輯聯係,又體現某一問題所包含的曆史內容與思想深度,追溯瞭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現代性追求的精神脈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在研究“某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反思“如何研究某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研究‘如何研究某個問題’”。(第9頁)對過去的文學經典重新評價是為現存的批評觀念找尋閤法性依據。(第44頁)
评分在研究“某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反思“如何研究某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研究‘如何研究某個問題’”。(第9頁)對過去的文學經典重新評價是為現存的批評觀念找尋閤法性依據。(第44頁)
评分在研究“某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反思“如何研究某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研究‘如何研究某個問題’”。(第9頁)對過去的文學經典重新評價是為現存的批評觀念找尋閤法性依據。(第44頁)
评分在研究“某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反思“如何研究某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研究‘如何研究某個問題’”。(第9頁)對過去的文學經典重新評價是為現存的批評觀念找尋閤法性依據。(第44頁)
评分在研究“某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反思“如何研究某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研究‘如何研究某個問題’”。(第9頁)對過去的文學經典重新評價是為現存的批評觀念找尋閤法性依據。(第44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