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界限

自我的界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史系主任、教授,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主攻方向为明代艺术史。博士论文主要论述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及其绘画风格的演变。著有《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艺术和文化》。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文以诚
出品人:
页数:348
译者:郭伟其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80546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艺术 
  • 文化研究 
  • 美术史 
  • 艺术史书单 
  • 画画 
  • 文以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一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明清时期的肖像画,通过辅助画作题字、画论和文献等文本资料来探究其功能和重要性来细察隐藏其后的观念革新和文化身份的认同。全书分为四章,以丰富的资料研究了陈洪绶、项圣谟、曾鲸、禹之鼎、罗聘、石涛、金农、任伯年诸大家的肖像画中对于自我形象的建构及其内涵。本书聚焦于多样化的中国肖像画中的一些具体面貌,重点在于17—19世纪末的肖像。在这一时间段中,非正式肖像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这些作品出自业余画家之手—相对于那些绘制祖先像与宫廷肖像的无名职业画师而言,这是他们在现成艺术史中的身份。艺术家的肖像与自画像则是本书进一步的关注点。自始至终,本书关注肖像画的基本观念,并与自我及身份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些观念和问题显示于具体图像之中。最后,这一研究还涉及作为事件的肖像:一种艺术家与像主相遇的活跃情境,有时这些反响与效果可见于肖像图像以及相关文本之中,与之媲美的则是当时及后来的观者对肖像的积极探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List of Illustrations Acknowledgments Note on Chinese Pronunciation 1. Introduction: Effigy, Emblem, and Event in Chinese Portraiture 1 Concepts, Categories, and Conventions 2 Effigy, Emblem, and Event 10 Image/Shadow: Mythologies of Portraiture in Chinese ...  

评分

1 这样的书一旦没写好,就感觉为中国绘画配上很糟糕的配文。翻译确实足够烂,很多字句不知所云。但是作者文以诚,又何尝抓到了中国肖像画的三昧呢,在第50页以前都是浪费文字而已。 而且将肖像画与人物画,混淆在一起进行论述,对绘画的目的和面貌写真的技法,都都没有进行有益...

评分

1 这样的书一旦没写好,就感觉为中国绘画配上很糟糕的配文。翻译确实足够烂,很多字句不知所云。但是作者文以诚,又何尝抓到了中国肖像画的三昧呢,在第50页以前都是浪费文字而已。 而且将肖像画与人物画,混淆在一起进行论述,对绘画的目的和面貌写真的技法,都都没有进行有益...

评分

1 这样的书一旦没写好,就感觉为中国绘画配上很糟糕的配文。翻译确实足够烂,很多字句不知所云。但是作者文以诚,又何尝抓到了中国肖像画的三昧呢,在第50页以前都是浪费文字而已。 而且将肖像画与人物画,混淆在一起进行论述,对绘画的目的和面貌写真的技法,都都没有进行有益...

评分

1 这样的书一旦没写好,就感觉为中国绘画配上很糟糕的配文。翻译确实足够烂,很多字句不知所云。但是作者文以诚,又何尝抓到了中国肖像画的三昧呢,在第50页以前都是浪费文字而已。 而且将肖像画与人物画,混淆在一起进行论述,对绘画的目的和面貌写真的技法,都都没有进行有益...

用户评价

评分

明清肖像画兴盛真的是一个关乎时代思潮的现象,但是这位搞艺术史的外国人显然只会读图,忽视了大量重要的文本,最后仅仅调用了许多大而无当的话语,还我书钱……

评分

金农罗骋这部分写得好

评分

看了其他学者的相关题材研究,有了对比才发现此书的格局与才情,虽然具体观点落实起来有些困难。

评分

西方人还真是爱乱解读,罗聘招谁惹谁了,被说得这么阴险。

评分

关注人物画家与肖像本人的关系,翻译差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