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26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0594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陈平原
  • 文学研究
  • 文学史
  • 明清散文
  • 文学
  • 中国
  • 明清
  • 现代文学
  • 文人之文
  • 学者之文
  • 文学研究
  • 学术写作
  • 中国文学
  • 文风演变
  • 文化传承
  • 古典文学
  • 现代文论
  • 文集选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做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唯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先后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

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第一、第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学术著作奖(2016)等。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中国散文小说史》《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当代中国人文观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老北大的故事》《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新语》《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与境界(增订版)》《六说文学教育》《阅读·大学·中文系》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目录信息

【2017年10月北平第2版】
开场白
第一讲 别出手眼与放胆为文 ——李贽的为人与为文
才高气豪与祸逐名起
不能学与不愿学
童心与道学
识·才·胆
第二讲 文人的生计与幽韵 ——陈继儒的为人与为文
异端与异人
著述与生计
热肠与幽韵
清言与文章
第三讲 阐扬幽韵与表彰声色 ——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为官与遗世
幽韵与声色
趣味与文章
第四讲 都市诗人的奇情壮采 ——张岱的为人为文
自叙与自嘲
真性情与忏悔录
民俗与寄托
奇丑与不平之气
绚烂与平淡
第五讲 史家之文的阔大与人情 ——黄宗羲的为人与为文
不必文人始有至文
党人·游侠·儒林
读书博杂与思想通达
深于情与工于文
第六讲 能文而不为文人 ——顾炎武的为人与为文
以游为隐
文须有益于天下
古朴深沉的论学文字
第七讲 超越“江南之文” ——全祖望的为人与为文
经史文三合一
表彰忠义与气节
大气与芜杂
第八讲 文派、文选与讲学 ——姚鼐的为人与为文
桐城文派的建立
学统与文统
义理·考证·文章
讲学生涯与《古文辞类纂》
第九讲 志在述学与文艺其末 ——汪中的为人与为文
自学成才与恃才傲物
述学与文艺
自序之得失
著书与抄书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学史的写作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个案研究基础上的。本书通过对明清的数个散文大家的个案研究,揭示出明清散文流变的过程与特点。

评分

说一些异议。陈平原先生我很敬佩,但这并不能遮住书中常识性的硬伤,以旧学功底闻名,但万不可以此自得,行之于笔下的自鸣得意,恰证出现代文学界古典修养的贫乏,就“论文衡史”而言,陈平原先生并没有赵园先生做得出色,其关键就在于根底不稳。并未如世人所推崇的那样“深厚”。各有所长。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评分

从课堂实录到学者著述,从口头讲演到下笔成文,陈老师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他的“人间情怀”,这是特别能打动我的一点。对于历史人物,一个学者在著述时,应有必要的关怀和体贴,评判须力求公允中肯;但同时也不妨用温和的方式来传递一个知识人的情感偏好,包括对古人的亲近或疏远。陈老师在掌握评价与表达的尺度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次听他在课堂上“臧否人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启发,长此以往,做学生的便不仅只是具体地领会他每每对王瑶先生的“熏陶”式学问传承的方式津津乐道的缘由了……

评分

(补标?2018)仲夏消暑,每夜一节

评分

从课堂实录到学者著述,从口头讲演到下笔成文,陈老师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他的“人间情怀”,这是特别能打动我的一点。对于历史人物,一个学者在著述时,应有必要的关怀和体贴,评判须力求公允中肯;但同时也不妨用温和的方式来传递一个知识人的情感偏好,包括对古人的亲近或疏远。陈老师在掌握评价与表达的尺度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次听他在课堂上“臧否人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启发,长此以往,做学生的便不仅只是具体地领会他每每对王瑶先生的“熏陶”式学问传承的方式津津乐道的缘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