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帝国

荒野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特·D.卡普兰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92
译者:何泳杉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330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美国
  • 社会学
  • 历史
  • 罗伯特·卡普兰
  • 社会
  • 政治学
  • 政治
  • 卡普兰
  • 荒野
  • 帝国
  • 冒险
  • 历史
  • 科幻
  • 探索
  • 权力
  • 生存
  • 文明
  • 争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行遍大半个美利坚,带你看见一个充满区隔和断裂的美国社会

◆一个你未从真正了解的西部世界,竟成了美国未来的预言

◆“全球百位顶尖思想者”之一罗伯特·卡普兰的经典著作

···

【内容简介】

1995—1997年,卡普兰在故土美国及周边开始了一场旅行,从堪萨斯走到西海岸,从中部的密苏里走到西部的俄勒冈,从北部的加拿大边境走到南部的墨西哥。透过政治与文化的视角,卡普兰发现了一个转变中的美国——一个在种族、阶层、教育、地理上充满了区隔和断裂的美国。这里,财富在迅速增加,但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传统的信念已经消逝,而新的信念仅仅处于萌芽状态。这个大国并非衰落,而是正在缓慢而不可逆转地蜕变出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

····

【媒体推荐】

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为美国的未来做出如此令人信服的设想。

——《纽约时报》

·

美国西部这块曾经的荣耀之地,逐渐变成血土相连的民族主义之“最后堡垒”。在这块土地上,征服的神话和昭昭天命仍然充满生机……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美利坚爱国主义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索是极有价值的。

——《纽约书评》

·

最棒的游记不仅要描写一个地方,更要解释它。在这本书中,《大西洋月刊》资深主笔卡普兰用出色的修辞与深刻的洞见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柯克斯评论》

·

充满惊喜和非同寻常的启示,有料却令人不安,这是一幅新美国荒原的图景。

——《芝加哥论坛报》

·

极其生动……卡普兰用尖锐凌厉的目光寻找社会真相,他尝试让美国西部公民讲述自己故事,这份努力让他的叙述生动无比。

——《户外》

·

卡普兰这本书既重要又实用,它是对21世纪美国的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精准预测的必读书。

——《书评》

···

【编辑推荐】

◆美国向保守主义和本地主义转向只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开始的?究竟是哪些美国人投票选出了特朗普?在好莱坞电影之外,美国中西部到底有怎样的世情风光?卡普兰用一次历时三年的旅行,横跨十几个州,全方位呈现美国中西部的真实面目。

◆这是一部游记,文辞优美,令读者身临其境;这也是一部文化考察著作,卡普兰的志趣远远超过一般游客的观赏与记录,而是在政治和文化的视野中对美国社会、历史的变革给予思考,重新发现早已埋下撕裂隐患的美国社会。

作者简介

罗伯特·D. 卡普兰(Robert D. Kaplan,1952—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专家,18本外交政策和游记类畅销书作者,《大西洋月刊》资深主笔、知名记者,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欧亚集团高级参谋。他两度被《外交政策》评为“全球100位顶尖思想者”之一 ,其作品影响了克林顿和小布什两位美国总统的军事决策。

卡普兰游历了近70个国家,对世界政治局势和地缘政治深有体会,擅长运用游记的写作手法处理新闻和政治议题,其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地缘政治分析的严肃性,他与弗朗西斯•福山、保罗•肯尼迪和塞缪尔•亨廷顿并称“被最广泛阅读的描绘后冷战世界的作家”。卡普兰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无政府时代的来临》被评价为足以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相媲美的经典作品。其代表作另有《巴尔干的幽魂》《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世界的尽头》《东进鞑靼》《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成败落基山》等。

···

译者 何泳杉,浙江大学国际文化系学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宗教系硕士,现旅居加拿大,在多伦多从事记者工作。译有《为佛而燃:古代中国的烧身研究》、《伦敦传》(合译)等。

目录信息


·
第一部分 民族国家的最后堡垒
第一章 莱文沃斯堡
·
第二部分 新的荒野
第二章 莱文沃斯堡到圣路易斯
第三章 寻常的美国城市
第四章 “美国基底”
第五章 奥马哈:紧跟时势
第六章 逆流而行
·
第三部分 当下的未来
第七章 像德黑兰和圣保罗一样
第八章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第九章 低端世界主义
·
第四部分 历史的代理
第十章 历史向北而行
第十一章 寻找不存在的
第十二章 动荡和转变
第十三章 跨越长城
·
第五部分 分隔的国家
第十四章 第一片绿洲
第十五章 个人主义者
第十六章 “我们的文化在变得非常稀薄”
第十七章 亚利桑那:一张巴尔干地图?
第十八章 霍皮人的沉默和敬畏之地
第十九章 老兵日
第二十章 圣塔菲和陶斯的舞台上
第二十一章 坐灰狗的底层人
第二十二章 一种沙漠文化
第二十三章 旱地之海
·
第六部分 新的帝国
第二十四章 帝国的前哨和小镇
第二十五章 新地方主义
第二十六章 一个荒野帝国?
第二十七章 加拿大:野地之牌
第二十八章 温哥华:21世纪爱国主义
第二十九章 朝向华夏
·
第七部分 维克斯堡的意义
第三十章 三维的历史
·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曲忠诚的《寻路美国》,写的还行,翻译不行,90年代末的美国中西部情况现在更加凸显和激化,但是并无对策,现实比人强,何以解忧,唯有建墙!!!ps:卡普兰的书不用再看,封底折页上的书目也别出了,没有时效性了。。。

评分

据说在网店都买不到,实体书店倒是看到好几家有卖了,看来中图网果然算不上“正经”的网络渠道……书本身有点老了(二十年前),提出的问题也不新鲜,和今天读完的《地域本位与国族认同》结合起来看,有点相互补充的意思。美国兴起的多个法人化城市区最终会促成民族国家的帝国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验证;而更深层的问题是共和美德的消逝、族群与阶级隔离的区域性深化或消融、产业更新带来的社会失序。美国一直以来试图完成的都是一场人类从未有过的社会实验,过去成功的背后总有一个未言的种族故事,如今则更多地与区位和阶级挂钩,而我更关心的是民族国家本身的现代命运——普遍化的区隔与自治加上对underprivileged阶层的社会工程,是不是已经成为(后)现代文明的必然宿命?我们丢失了什么,又会换回什么呢?这一切又是好是坏?

评分

很精彩的一本书。作者的身份和立场,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游记,还有很强的美国当代社会观察的意味。强烈建议三辉君在豆瓣上放一两个试读章节,比如,莱文沃斯堡就不错。

评分

說要走入的未來已經到了,才發現作者當年走錯路了。

评分

第四页就有错误,“1927年5月亚当斯担任总统期间………”应该是1827年吧!也太不认真了!翻译太差!谁翻的啊?拖出去斩了!翻译扣三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