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4年哈佛燕京学社创立,到哈燕社的中方代表——设在燕京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在1951年撤销,哈佛燕京学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东西方大学合作的典范,直至今日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对哈燕社的研究热潮一直未间断,对哈燕社的成立缘起、整体概况及成就等作过较详细的论述,但并未有专书论著。作者从九十年代开始研究哈佛燕京学社,用十几年时间写成了这部作品,于2014年8月出版。该书的引进对于研究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史非常有意义,折射出背后的中、美两国国际关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大概是中文图书里有代表性的专门研究哈燕社的学术著作,我将择日奉上书评一篇,此处就不多说了。
评分本书大概是大陆学术界内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哈佛燕京学社的著作,多多少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用两天的时间通读一遍,感觉是一本哈燕社通史,依据大量史料,按部就班的还原了哈燕社1924-1951的生命历程。选题和史料上比较吸引人,但内容还是稍显单薄。反复提“(哈燕社)的创立者们希望通过中西方学者的科学研究来帮助延续或重建,而不是毁灭中国文化”的哈燕社宗旨,却没有举出一个真正扎实、有学术价值的例子来说明或论证,给人感觉这个话更像一句口号。当然,如果真的是完全补充进哈燕社的学术史,也就不是这一本书能涵盖的了(可能也违背了作者著书本意。)哈燕社和乡村建设运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关注,我更期待有学者能依据协和医院的档案,以严谨的学术视角为协和写一部传记,也会是另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
评分本书大概是中文图书里有代表性的专门研究哈燕社的学术著作,我将择日奉上书评一篇,此处就不多说了。
评分若在历史系的话,哈佛-燕京学社或是我最想做的题目之一了吧。单就这本书而言,可以看出作者在材料上花了不少功夫(但问题是过于倚重海外档案,中方的回应便显单薄)。更可惜的是,哈燕社诸多学人的面孔俱掩盖在了这些材料之下,读来滞涩无味。
评分若在历史系的话,哈佛-燕京学社或是我最想做的题目之一了吧。单就这本书而言,可以看出作者在材料上花了不少功夫(但问题是过于倚重海外档案,中方的回应便显单薄)。更可惜的是,哈燕社诸多学人的面孔俱掩盖在了这些材料之下,读来滞涩无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