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让·埃默里(Jean Améry,1912—1978)
原名汉斯·梅耶(Hanns Mayer),出生、成长于奥地利维也纳,并在这座城市学习了文学和哲学。1943年,埃默里因散发反纳粹读物而遭逮捕,被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苏联军队进驻波兰后,他先后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和贝尔森集中营关押,直至1945年才被释放。战后,埃默里在瑞士多家德语报社做记者以谋生。1966年,他出版了书写自己奥斯维辛经历的文集《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并因此广为人知。后又出版数本著作,包括他最著名的哲学论著《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等。1978年,埃默里自杀身亡。
···
【译者简介】
杨小刚 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另译有《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等。
◆被社会抛弃,对死亡妥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在眼前吗?在衰老来临之际,我们为何妥协,又如何还击?
◆直面所有人都将遭遇的困境与折磨!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让·埃默里关于衰老与存在的沉思
···
【内容简介】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由五篇短小精悍的哲学散文组成。让·埃默里在书中化身为普鲁斯特、波伏娃、萨特、他自己,以及每一个老去之人,重现了变老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当我们开始疏远自己,当我们无法再凭借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而生存,当我们渐渐难以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埃默里思考的是,如何在衰老时与社会和自我达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尽头奋力一击。
···
大屠杀和其他亚文化一样,在其中自会出现圣人。让·埃默里就是其中之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书)记录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受尽折磨的灵魂。
——《科克斯书评》
让·埃默里写作《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是为了打破变老之人对死亡的妥协,并敦促读者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作为个体去反抗和接受的方式。
——约翰·D. 巴娄,本书英语译者
···
【编辑推荐】
◆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让·埃默里,曾获普里莫·莱维和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高度评价。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德语世界再版十余次,此次首次引进了其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三部作品《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本书围绕人在变老中会遇到的问题展开,每一章都以一个我们熟悉的文人、理论家或名人为主角展开,如普鲁斯特、波伏娃、香奈儿等,从他们的视角体验衰老来临时,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中文版直接翻译自德语原文,译文可读性强。
眼光放到世界范围,准会发现,不少国家已经或者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如日本、中国。这是宏观的社会调查,给治国理政者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落实到具体个人层面,不禁要问,变老究竟是怎样一种过程?当我老了,我的身上会发生些什么?变老的我还是年轻的我吗?以及,年轻和衰...
评分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因为变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早些了解将要到来的事情,在它真正到来的时候定会多些镇定。正值壮年的我无法理解的痛苦与无奈,其实也并非感受不到,父母正在变老,奶奶正在“与死共生”。 本书有五篇文章,《此在与时间的消逝》,《变成自己的陌生人》,《他...
评分然而生命不是一个朝向死亡的存在吗?不正是因为时间必须将死亡时间化,其纯粹的时间性才由此变得透明,使得人本真的维度正好就是作为时间的未来吗?是亦不是,而在作为答案适宜于这个问题的是与否中,否比是更有分量。等待死亡并因此处于时间之中——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因为当我等...
评分文/赵客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的一个悖论:过去是不存在的,因为已经过去;未来也是不存在的,因为还未到来;当下是存在而不包含任何时间间隔的,所以时间不存在。著名的罗素悖论,让数学陷入了第三次危机。时间的意义是西方哲学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如果说罗素...
《变老的哲学》,朋友翻译的书,谈对老的反思、回击与和解。 我的文艺随笔《有时》里面也有一节谈衰老,年华不再,也许就是一朵花开的时间。古人说七十曰老,现代人不少未老而衰,真正体面的老应该是保持纯真到生命最后一刻,是对童年的一种回归。 作者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写了关于疼痛变老甚至死亡的书,最后还是在78岁选择自杀,他不用自杀这个词,而是说自由死亡。我越来愈觉得,变老定义就是活在过去时间中,无论是过去的辉煌还是悔恨,这种对当下的疏离可能带来更具穿透的理解力,也可能使人对当下更为不满与贪婪。
评分如冷冰冰的手术刀一般解构,但不知为何文字就是非常抓人心。
评分“这具身体不再向我们传达世界,反而借着沉重的呼吸、疼痛的双腿和被炎症折磨的关节,将世界与空间在我们面前封锁,它成为我们的牢笼,却也成为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评分很难说这是一本合格的哲学书,可以确定的这是一本不讲求文采和与读者的相互理解的书,可以视为作者被剥离了对世界的幻想和对人类的美好的信心后,写了一本表达情绪的书籍,并未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哲学观念或者表现出任何美好的品质。很多一概而论的词汇只是片面的想法而已。
评分感觉没讲什么特别的呀。。。而且不太适应这种去脉络化的general的论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