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捨勒(Max Scheler,1874-1928),德國著名哲學傢、思想傢,現象學價值倫理學的創立者,知識社會學的先驅,現代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
本書是德國現象學傢馬剋斯•捨勒的代錶作。 這部著作是對倫理學人格主義進行奠基的嘗試。它的核心在於對價值與人格進行現象學的查探。由於康德隻承認價值的概念是指感性價值,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因而這部著作也是對康德的實踐理性和絕對命令的批判。
“伦常明察”(sittliche Einsicht)或“伦理明察”(ethische Einsicht)是舍勒现象学伦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曾把自己的伦理学称作“明察伦理学”(即建基于“伦常明察”之上的伦理学),以此来与康德的“义务伦理学”(即建基于“义务意识”之上的伦理学)划清界线(参见[5] ...
評分在西方哲学主流传统中,自古希腊哲学提出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开始,质料就是在后(aposteriori)而不是在先的(a priori)。而当康德以“在先知识—先验知识(die Erkenntnis apriori)”与“经验知识(die empirische Erkenntnis)”的区分来阐明这种“先验—在先知识”时,质料的在后性(...
評分自由这一“形式”必须具备内涵。对于一个缺乏评价事物的概念的人,一个生活在唯我论真空中的人来说,自由毫无用处。这种人毫无根据的想要眼前的一切,却对自己的选择所涉及的客观秩序一无所知。我们无法单纯从选择概念得出行为的目标。我们必须表明行为者如何评价他打算去做的...
評分张任之/邱鹤飞译,《现代哲学》,2009年第4期。 以下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马克斯·舍勒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1913/16,下文简作《形式主义》)二者之间一些基本差异的阐述,但在一篇文章的框架之内不可能详细阐述现象学分析和十八...
評分在西方哲学主流传统中,自古希腊哲学提出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开始,质料就是在后(aposteriori)而不是在先的(a priori)。而当康德以“在先知识—先验知识(die Erkenntnis apriori)”与“经验知识(die empirische Erkenntnis)”的区分来阐明这种“先验—在先知识”时,质料的在后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