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平原 五四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历史 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随笔
发表于2025-02-23
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有那么点应景的意思,书倒是做得真漂亮。陈平原自己也说,五四是个敏感的话题,一不留神就会有复杂的政治因素溢出来。
评分晚清和五四大概还是应该放在一块儿看的
评分最后一篇许知远主导的采访很有意思,有些交锋,其余都是扎实的立论重复的言说。
评分关于五四的几篇旧文集结+最近几年的访谈,基本都是围绕“五四的另一面”来讲,却绝非凸显自己或故意耸人听闻。陈平原就像他形容他敬佩的蔡元培等人一样: 性情温和,中流砥柱。面对五四这么大的话题,仍能保持“温和”跟细致,陈平原实际上是用他自己的文风来消除意识形态惯用的空洞话语,用平静克服夸饰,用耐心抵御怂恿。
评分为了备课读的,收获一般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等著作三十余种。
本书是作者专论“五四”的一本书,收录十二篇文章,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五四”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北大学生之“五四记忆”》与《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解读“五四”言说史》二文,尤为用力,不无新意,有心人能读出那些压在纸背的心情。
(原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对象如何转换,“五四”始终是他自觉去直面并着力经营的课题,是他探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评分(原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对象如何转换,“五四”始终是他自觉去直面并着力经营的课题,是他探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评分(原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对象如何转换,“五四”始终是他自觉去直面并着力经营的课题,是他探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评分(原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对象如何转换,“五四”始终是他自觉去直面并着力经营的课题,是他探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评分(原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对象如何转换,“五四”始终是他自觉去直面并着力经营的课题,是他探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