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福建永春人,一九二八年生,因孺慕母鄉常州,神遊古典,亦自命江南人。一生從事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台、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退休後受聘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一生寫作以詩、散文、評論、翻譯為四度空間,在台、港及中國大陸已出版專集逾七十多種,影響深遠。著有詩集《五行無阻》;文集《日不落家》、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掌上雨》、《分水嶺上》、《龔自珍與雪萊》。深圳海天出版社近編《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叢書,將他與冰心、汪曾祺、余秋雨等並列;《余光中詩選》也列入北京學界評選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霍英東成就獎、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散文家獎等。
作者相關著作:《蓮的聯想》、《鐵肩擔道義》、《余光中詩選第二卷(平裝)》、《余光中詩選第二卷(精裝)》、《高樓對海(新版)》。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四十三歲到四十六歲之間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從抒情的〈聽聽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錢的境界〉,從書評、序言到詩論、樂評,都是作者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遷港定居之間的心情與觀點。〈聽聽那冷雨〉一篇風行兩岸,多次選入台灣及大陸的課本及散文選集。
年輕一代的讀者恐怕不知道余光中是台灣七0年代介紹搖滾樂的健將:看了最後四篇文章定會大吃一驚。
和很多的人一样,我第一次读余老也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那一篇忧愁思乡的短诗,和一篇聆听冷雨的散文。我记得两篇都是需要背诵的,但因为两篇作品的风格相去较远,加之自己并不是一个细心认真的学生,那时也便完全没有关注到《乡愁》和《听听那冷雨》出自同一位作者,更将这两...
评分对诗人余光中最初的记忆,正是来自于一首叫《乡愁》的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读完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每一句细读都是一首诗,诗一般的文字和境界现在很少感受到了·
评分我还是比较喜欢他的散文
评分写雨写得出神入化,美丽的散文
评分写雨写得出神入化,美丽的散文
评分某天穿过一片绵绵的雨去上课,甫一上课,老师便悠悠然背了一段书里的句子,一乙的普通话,声音低沉又不失温柔。后来找到曾经看了一半的书再读,却总也找不到当时的意味了。素来不喜欢他的讲课风格,但那一刹那,倒真的是被他迷住了,一心觉得普通话讲得好的男生真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