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批评”研究

“关键词批评”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黄擎 等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6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5813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黄擎
  • 文学批评
  • 文学研究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文集
  • 关键词
  • 2018
  • 关键词批评
  • 文学理论
  • 批评方法
  • 文本分析
  • 学术研究
  • 思想史
  • 语言哲学
  • 文化研究
  • 学术写作
  • 理论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关键词批评”是近年来涌现的批评新路向,它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以“关键词”钩沉为写作模式,对核心术语进行历史语义学考察,呈现问题的起源、发展与流变,从历时和共时层面梳理并揭示词语背后的政治立场与人文踪迹,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书稿借鉴并综合运用影响研究、个案研究、计算风格学等方法,在我国近年学术思想变迁的宏阔视野中对“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的批评实践展开了综合研究。书稿的绪论、结语对“关键词批评”的概念界说、研究范围、研究价值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勾勒,主体部分由上下两编共计10章构成。这两编既各具相对独立性,又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研究整体。上编《生成语境与理论构建》在分析“关键词批评”在西方的萌生、发展状况及生衍文化语境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特质和理论形态两个层面具体解析了“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为下编对它在我国批评实践的阐析夯实了理论基础。下编《影响研究与价值评析》结合“关键词批评”在我国批评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主要考察了“关键词批评”在我国的勃兴及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接受和运用状况,探讨其对我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借鉴意义,并指出其面临的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并制约“关键词批评”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所在,它们与上编形成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呼应的动态研究关系。

作者简介

黄擎,女,1975年5月出生,浙江义乌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为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曾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以交换教授身份赴韩国岭南大学工作,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剑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习。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时代铭纹深重的话语风貌》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等多部专著,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

目录信息

绪 论............................................................................................................................1
上 编 生成语境与理论建构
第一章 雷蒙•威廉斯与“关键词批评”的萌生..................................................... 15
一、“关键词批评”与文化研究...............................................................................15
二、“关键词批评”与成人教育...............................................................................26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键词批评”发展检视.................................36
一、“关键词批评”的发展概况与趋势..................................................................36
二、对“关键词批评”精髓的薪火承传.................................................................49
三、“关键词批评”的新变与推进..........................................................................56
第三章 “关键词批评”生成发展的文化语境........................................................ 62
一、对“文化与文明”传统及利维斯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62
二、新左派道路的选择与文化研究范式的催生.............................................. ........67
三、注重语言与文化、社会的关联.........................................................................72
第四章 “关键词批评”的理论形态........................................................................80
一、“关键词批评”的辞书性与反辞书性..............................................................80
二、“关键词批评”的非权威性..............................................................................87
三、“关键词批评”的文论性.................................................................................95
第五章 “关键词批评”的理论特质......................................................................102
一、注重“关键词”钩沉的研究范式........................................................... .........102
二、充满张力的学术思维特质...............................................................................109
下 编 影响研究与价值评析
第六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勃兴.................................................................. 121
一、“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及发展概况.....................................................121
二、“关键词批评”在中国勃兴的原因.................................................................131
第七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状况.............................................. 141
一、“关键词批评”在中国的翻译概况................................................................141
二、中国“关键词批评”的研究现状...................................................................146
三、中国“关键词批评”研究贫弱现状原因探析...............................................160
第八章 “关键词批评”在中国批评实践中的新变与推进.................................. 165
一、在学科发展及批评实践的流变中考察“关键词”........................................165
二、注重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的趋向...............................................175
三、在编撰体例的突破中彰显文论性...................................................................182
第九章 “关键词批评”可能面临的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 188
一、避免“关键词批评”的霸权化和中心论.......................................................189
......
三、避免浅表化、快餐化与简单化.......................................................................203
第十章 “关键词批评”对中国文学研究与文论转向的理论启示....................... 208
一、精准把握核心术语...........................................................................................209
二、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217
三、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有效兼顾...................................................................224
结 语.......................................................................................................................229
附 录.......................................................................................................................232
参考文献.................................................................................................................250
后 记.......................................................................................................................26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率先在教材中系统介绍“关键词批评”的取经者,黄老师及其团队在此书中更为细致地梳理了现代意义上关键词批评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尤其重视这一外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有可喜的推进,又有潜在的风险)以及重要书目的“编年叙录”。读此书,即可大致了解“关键词批评”的“神”与“貌”。如果非要找出意犹未尽之处,那么,著者对“前关键词批评期”的点到为止或可谓之。扎根于“新训诂学”以及此前“旧”训诂学的“解字”传统,虽不如雷蒙·威廉斯的弟子们那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却也不乏诸如“必也正名乎”“息邪说,放淫辞”“君子必辩”“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等等颇具民族性的旨趣、意味乃至论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分

作为率先在教材中系统介绍“关键词批评”的取经者,黄老师及其团队在此书中更为细致地梳理了现代意义上关键词批评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尤其重视这一外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有可喜的推进,又有潜在的风险)以及重要书目的“编年叙录”。读此书,即可大致了解“关键词批评”的“神”与“貌”。如果非要找出意犹未尽之处,那么,著者对“前关键词批评期”的点到为止或可谓之。扎根于“新训诂学”以及此前“旧”训诂学的“解字”传统,虽不如雷蒙·威廉斯的弟子们那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却也不乏诸如“必也正名乎”“息邪说,放淫辞”“君子必辩”“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等等颇具民族性的旨趣、意味乃至论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分

作为率先在教材中系统介绍“关键词批评”的取经者,黄老师及其团队在此书中更为细致地梳理了现代意义上关键词批评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尤其重视这一外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有可喜的推进,又有潜在的风险)以及重要书目的“编年叙录”。读此书,即可大致了解“关键词批评”的“神”与“貌”。如果非要找出意犹未尽之处,那么,著者对“前关键词批评期”的点到为止或可谓之。扎根于“新训诂学”以及此前“旧”训诂学的“解字”传统,虽不如雷蒙·威廉斯的弟子们那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却也不乏诸如“必也正名乎”“息邪说,放淫辞”“君子必辩”“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等等颇具民族性的旨趣、意味乃至论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分

作为率先在教材中系统介绍“关键词批评”的取经者,黄老师及其团队在此书中更为细致地梳理了现代意义上关键词批评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尤其重视这一外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有可喜的推进,又有潜在的风险)以及重要书目的“编年叙录”。读此书,即可大致了解“关键词批评”的“神”与“貌”。如果非要找出意犹未尽之处,那么,著者对“前关键词批评期”的点到为止或可谓之。扎根于“新训诂学”以及此前“旧”训诂学的“解字”传统,虽不如雷蒙·威廉斯的弟子们那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却也不乏诸如“必也正名乎”“息邪说,放淫辞”“君子必辩”“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等等颇具民族性的旨趣、意味乃至论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分

作为率先在教材中系统介绍“关键词批评”的取经者,黄老师及其团队在此书中更为细致地梳理了现代意义上关键词批评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尤其重视这一外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有可喜的推进,又有潜在的风险)以及重要书目的“编年叙录”。读此书,即可大致了解“关键词批评”的“神”与“貌”。如果非要找出意犹未尽之处,那么,著者对“前关键词批评期”的点到为止或可谓之。扎根于“新训诂学”以及此前“旧”训诂学的“解字”传统,虽不如雷蒙·威廉斯的弟子们那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却也不乏诸如“必也正名乎”“息邪说,放淫辞”“君子必辩”“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等等颇具民族性的旨趣、意味乃至论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