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马克思说,那些德国的批判家们对德国的批判从未离开过哲学的基地,问题在于他们理论的动力只是批判。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从意识中来,那么只需用充满道德正义的话语修正人们的意识便足够了。用词句去反对词句,用一种解释去推翻另一种解释,这种纯粹的批判作用的对象并不是...
评分一、马克思的颠覆 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显著差异”,这大概也是旧的形而上学家的自我评估和现实意义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过去的世代中,德意志民族构建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与思想上的风暴成反比,它的实践的斗争始终没有掀起...
评分马读笔记16(20200305) 《对德国哲学的批判》(德意志YSXT有可能会屏蔽)《哲学的贫困》(一)态度 《马恩选集》第一卷的最后两个篇章,总的感觉和现在西方国家面对疫情的反应差不多:非常不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在面对同样的人类的共同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问题等—...
评分第一次接触广松涉这个名字是在1988年,当时,我正着手对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篇的手稿[1]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一沓第二手评述资料中,我首次遭遇了这个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及他这个已经十分著名的文献版。说来也巧,囿于条件,当时既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日文文献,也没...
评分【此书评仅针对《当代学术棱镜译丛·MEGA:陶伯特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一书】 张一兵(张异宾)教授在译序中说,他们翻译时“译出副卷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舍去德文文献细解的部分”,据说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国内大部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都先后购买了MEGA2的原...
编者引言12页说2017年MEGA2 I/5已刊,没见用上,还是德文第3版,恐怕还是要用广松本。强调「生产」,「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为「第一个历史活动」(页23);多见使用「交往」(Verkahr/intercourse),不见「生产关系」
评分马克思如果能回归马克思本身,换个出版社和封皮,能在学生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评分罗素:"到底世界是充满规律的,还是人类是一种喜欢秩序的动物,所以在我们眼里充满了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对哲学有一个重要的转向作用,是重新理解了"必然性和规律",必然不是逻辑线性的决定,而是偶然显现的集合;规律不超越到历史之上,而仅仅是历史整体。人们理性的秩序井然的庇护所塌了,以至于必须从沉沦状态站出来生存。
评分马克思如果能回归马克思本身,换个出版社和封皮,能在学生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评分首先,表达震撼,第一段文字极为震撼,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其次,节译本不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