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及六十多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他更亲临火线,发回大量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关押。作为作家,他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六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誉为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国》(1993)、《太阳的影子》(1998)、《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2004)等。
《帝国》是卡普钦斯基横越俄罗斯的私人报告,这部纪实文学是卡普钦斯基倾尽全力与心血的著作,为读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了俄罗斯的过去。一路上,卡普钦斯基接触到的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他捕捉了苏联即将解体之际,那片土地满载的冲突与情感,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惧与希望。这份“报告”见证了冲突,见证了苦难,也见证了希望。
卡普钦斯基是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这部纪实文学是他横越俄罗斯的私人报告。20世纪的开头以苏俄的革命开始,又以苏联的解体为尾声,有关苏联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可这部纪实文学却是卡普钦斯基倾尽全力与心血的著作,为读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俄罗斯的过去。
会给你带来很独特的感受。!!!!!!!!!!!!!!!!!!!!!!!!!!!!!!!!!!!!!!!!!!!!!!!!!!!!!!!!!!!!!!!!!!!!!!!!!!!!!!!!!!!!!!!!!!!!!!!!!!!!!!!!!!!!!!!!!!!!...
评分 评分会给你带来很独特的感受。!!!!!!!!!!!!!!!!!!!!!!!!!!!!!!!!!!!!!!!!!!!!!!!!!!!!!!!!!!!!!!!!!!!!!!!!!!!!!!!!!!!!!!!!!!!!!!!!!!!!!!!!!!!!!!!!!!!!...
评分 评分sorry I am not able to type in chinese at this moment. but I will try to catch up with some chinese input later. going through the translated exerts above, I feel 1. you need to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very good word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may lose ...
精彩
评分在上海的地铁里读卡普钦斯基,感觉像在北京到莫斯科的西伯利亚铁路上,又饿又冷。
评分俄国太苦了,太难了…
评分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人磨墨,墨磨人,人在磨墨写字的过程实际上是被墨来磨的过程,也就是说被墨来驯化的过程,练书法其实就是一个被笔和墨来驯化的过程。我们在这种驯化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在上一个一个的台阶,当你从低阶上到高阶的时候,你会获得一种滞留在舒适区不可能感受到的那种强烈的快感。就像在那个悬崖之间走纲丝的人,我看到电视上有一个采访,一个在两个悬崖之间走钢丝的人,当他走过来以后,那记者问他,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说,我有一种从来没有的快感。那记者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快感?他说,你是不会理解的,除非你有一天像我这样在这个钢丝上从这边走到那边。
评分作为一本游记,写得还是非常扎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