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分,我停止了打字,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门。黑黝黝的山林隐藏着未知的东西。
我深深吸了口气,又关上了门。我想起了遥远的乌斯怀亚,矗立在小岛之上的也格来日斯灯塔——它是黑夜里的灯火,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为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长篇新作,讲述三个人震后挣扎求生、战胜心理与身体伤痛的故事。作家“李西闽”在震后多次无法忍受身体疼痛与内心恐惧,试图自杀,但不忍抛弃妻女,也不愿向恐惧认输;摄影师苏青眼见一对新人在自己面前瞬间消陨,总试图弥补内心的愧疚;当地农妇李翠花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却也努力想要一个新的生命。
李西闽,福建长汀人,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收获》《天涯》《作家》《青年作家》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唐镇三部曲”《酸》《腥》《麻》,以及《死亡之书》《狗岁月》《血钞票》《崩溃》《巫婆的女儿》《温暖的人皮》等长篇小说三十多部。另有六卷本《李西闽文集》以及十卷本《李西闽经典小说文集》出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被埋废墟七十六小时,获救后写作的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看完这本书后,迟迟不能下笔,不知道要怎样来评价它,形容我的心情。对着电脑屏幕,流行歌曲已经循环播放了几个来回。 2008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和北京奥运会声名远播不同,“5.12汶川大地震”以从未有过的惨烈破坏震惊世界。即便是十年后的今天,5.12这个日子,仍然...
评分 评分 评分难以分类的作品,称作小说,却很不戏剧化;称作随笔,却又包含着这类文体往往无法肩负的重量。关于汶川地震的叙事,似乎少之又少,因而弥足珍贵。有个不能触碰的群体,叫幸存者,他们活着远比死去更为受难。“我们为什么要呼救?”这一形而上的问题,答案不止是贪生,或许还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爱人,上帝,无限,救主……)拯救。
评分“这个世界的很多人,都曾经呼救过;有的呼救被人重视,有的呼救被忽略了,不是所有的呼救都会有回应,但我们不能够停止呐喊,这是人类的本能。”——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十年悲欢,只取一瓢饮。我们当然没法想象那些经历,文字不能承受之重,就像作者抑郁症很厉害,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女儿早就自杀了。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评分心疼 经历了这些 写出来的时候是有多受伤
评分“这个世界的很多人,都曾经呼救过;有的呼救被人重视,有的呼救被忽略了,不是所有的呼救都会有回应,但我们不能够停止呐喊,这是人类的本能。”——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十年悲欢,只取一瓢饮。我们当然没法想象那些经历,文字不能承受之重,就像作者抑郁症很厉害,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女儿早就自杀了。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评分汶川地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