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 (1869—1951)

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巴黎。1891年出版《安德烈•瓦尔特手记》,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一生创作小说、戏剧、游记、诗歌、日记、信函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多种,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浪子回家集》,散文《地粮》《刚果之行》《如果种子不死》等。1947年,他凭《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法] 安德烈·纪德
出品人:
页数:184
译者:余中先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41128
丛书系列:经典写作课
图书标签: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纪德 
  • 文学评论 
  • 文学研究 
  • 文学理论 
  • 安德烈·纪德 
  • 法国文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约稿,勿转,谢谢) 像法语本身一样,纪德所做的事情是从重音开始,到轻音结束。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舍斯托夫或者别尔嘉耶夫那样的评述,像一柄绝望而非人的铁锤,和我们的大脑一起坠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沉陷的铁砧上。“人们期望找到一个神,但触及到的只是一个人,疾病缠身...  

评分

有人说纪德写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粉丝在向偶像表达无上的敬意。我不这么认为,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比纪德伟大,但纪德也是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拿,虽然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陀氏的推崇,但依然能感觉到他骨子里的孤傲。在第六次讲座的开始,他自己承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我,...  

评分

如果你是一位善于观察又不太急躁的人,恰巧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位牢友,你们一起呆了一年,甚至不必一年,这么长的时间对于认识一位巨人实在太奢侈了,那么,你的感受之多足以让你无须去读安德烈·纪德这本小书。《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一次描绘,而不是从六个...  

评分

读这本书到一半的时候...... 我记录了很多很激动的读书笔记,有关于我对陀的,也有有关于我对世界的、世界观的、反正就是零零碎碎不成体统的一些看法。 然而正是因为它不成体统,我那时才想要反反复复地重复它。 一种来自陀氏的思想在过去一年冲击了我,生硬的折断了我脑海里的...  

评分

纪德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老陀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地下室手记》我都读过,《罪与罚》喜马拉雅有一女的读的特别棒。纪德说他想给老陀写个传记,写的就像罗曼罗兰写名人传那样的,我读完这本书想说:这完全比《名人传》还好看。 不...  

用户评价

评分

纪德对陀氏作品的看法我不太认可,但他对俄国文学、对陀氏的评价我倒是挺赞成的。问题是:为什么因为纪德评价陀氏是一个“人”,就认为这本书,这几篇演讲的集结毫无意义?陀氏必然先是一个人,他的作品描述的也是“人”的生活。这有碍于他作品的感染力吗?你究竟在想些什么——如果一个作者写了圣人的故事,如果一位作者写了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我们就要把他伟大化吗?观点存在差异很正常,但我委实无法理解这个逻辑:就因为纪德说陀氏是个人,就因为纪德在讲话中过于在意陀氏的真实生活状态(好吧,我不觉得是“过于在意”),就因为纪德把陀氏的独特说成“民族性”(对不起,我确实认为那是俄罗斯的民族性),就否定纪德,说纪德错了,说他过于自私和功利。我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这本小册子正正是怀揣着爱与热情的人应该接触的一本陀氏相关。

评分

以书信为切入点来解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新颖,“全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伟人”“一种情感经常让位于或几乎让位于另一种相反的情感”“从不强求我们的观点向他靠拢。他寻求阐明这些观点,使某些暗藏的真理明朗化,因为这些真理使他着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大多数人物,常常在不知什么时候,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不合时宜的方式强烈地要求去忏悔,去恳求他人饶恕,哪怕人家有时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纪德文字没有茨威格那么强的感染力,也不像加缪一样哲学化,胜在多次真实的阅读体验,坦言多次读陀氏作品感受都不尽相同,真正的伟大是自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从来没有过矫揉造作,也没有过装腔作势,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超人。

评分

考虑到被发配去西伯利亚的原因和信中描写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资格抱怨命运的不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然而,“哥哥,世界上有许多高贵的心灵”,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信中动人地写到,尽管四年中他始终没有收到过自己家人的来信。“请给我寄古兰经、康德、黑格尔,特别是他的《哲学史》,我的未来将取决于所有这些书。”那些精神上的杂思。就是这样一种乐观,不屈服,无论外界生活中发生多么悲剧性的事,绝望之后,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始终准备着生活下去。

评分

抱着寻求陀翁小说新的切入点来读,结果发现最大的收获竟然来自于书信集。纪德说明了陀翁能够巧妙借助小说人物谈论观点,但以自己的名义说话时,文理却那么混乱。因此不能简单地去总结陀翁的思想。在六次讲座中,也可以从纪德谈到的谦卑、智力、福音书和牺牲来切入。“凡想保全生命的,必丢失,凡奉献生命的,必真正救活生命”,从来没有人提及这句话对陀翁的重要性。

评分

尼采对耶稣的嫉恨,陀氏对耶稣的拜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