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

图像证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杨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盟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彼得·伯克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杨豫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95274
丛书系列:博雅·历史与理论
图书标签:
  • 彼得·伯克 
  • 艺术史 
  • 图像证史 
  • 历史 
  • 新文化史 
  • 图像 
  • 视觉文化 
  • 艺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事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图像的解读者和叙事者 那天,在四川大学校百年史展上,我的书友,四川大学校史设计人之一雷文景先生指着一幅照片告诉说:路德•那爱德(Luther•Knight),是四川大学前身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美国教习,34岁时,即1913年4月14日,带学生到彭县(今...  

评分

评分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读了彼得伯克的这本《图像证史》,总体来说读的还是比较顺畅的,所以首先要感谢杨豫老师的翻译,说句实话,如今很多国外著作进到国内的时候翻译常常是个大问题,有好些不错的书,就是给翻坏的。 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还...  

评分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读了彼得伯克的这本《图像证史》,总体来说读的还是比较顺畅的,所以首先要感谢杨豫老师的翻译,说句实话,如今很多国外著作进到国内的时候翻译常常是个大问题,有好些不错的书,就是给翻坏的。 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还...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评分

深入浅出,分章节讲述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大量例子的举出比单纯的理论著作要更容易理解,在经济史、社会史、心态史、物质文化史方面以专著论文的研究方法做简要介绍,让初学者对于图像入史做研究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就想作者在最后说的一样,因为图像研究的复杂性,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是含糊的介绍,图像证史的研究历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读完受益匪浅。

评分

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评分

可以读的导论,非常Burke的风格,趋势问题派系串起来,可惜图片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有时候光看图片介绍没图有些茫然,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学生如何避雷

评分

如何将图像作为历史证据:图像因其套式和创作者的立场,并非客观反映现实,当然也就不能直接用来解释某一事实。但这种缺陷本身可以向我们传递当时人们所持的态度、价值观和偏见的信息。另外,第二章关于图像学的反思值得注意:“意义”的多样性(对艺术家、赞助人、观众的意义)和图像的多样性(17世纪荷兰风俗画、超现实绘画是否也存在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