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猫狂欢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社会史 法国文化生活史 心态史 世界史 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 法国
发表于2025-04-09
屠猫狂欢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时隔十几年后,终于读完了这本经典之作,几乎错过。之前那本应该是新星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开本和排版都透着一股招人嫌弃的气息,随手翻了翻就扔在书架上,后被友人拿走。六篇文章虽然不是章节关系,但彼此声气相通,扣之如鸣佩环。这是我心目中写心态史的上乘之作,译笔亦佳。“好的历史学家就像传说中的食人魔。在什么地方闻到人体的气味,他就知道在那个地方他会找到他的猎物。”
评分四星吧,个人不喜欢所谓新文化史和新社会史的潮流,恐怕有藉由琐碎化和日常化来回避大哉之问的嫌疑,史学不能沉迷于宏大叙事和空洞论理,但也不能对此避而不谈,反而以再现「日常」相尚。 不过本书的考证和推理还是很有意思的,已经有点脱离史学论著的味道了,频繁出入档案馆才能找到好材料啊,只坐在家里对着别人都能看到的材料冥思苦想或许也能出成果,可现在毕竟不是陈寅恪时代了,而我们也不可能有陈寅恪的天才,还是老老实实查档案去吧 。
评分二刷,有些地方还是读的云里雾里,但这书太对我的胃口了。得下决心补文本分析与结构人类学的文化人类学的课了。????
评分本书是以“心态史”来探讨十八世纪法国人们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所搜集的档案数量庞大,从农民内部的民间故事到工人的暴力游戏,从哲学家到卢梭主义。在第一章中,还用了比较多的篇幅分析了英法德意等地民间故事的异同,英国故事充斥的是幽默和幻想,是儿歌式的;德国是恐怖和以残杀为主轴的叙事;法国版本则特具戏剧效果。想到之前阅读过的文本说,英国是可爱的树林,德国是幽暗的森林。最后一章对卢梭主义的研究读起来十分顺畅,借个案来分析旧制度进入尾声时社会大众的阅读变化。
评分啊以前大一读过,不叫这个名字。
罗伯特·达恩顿,欧洲文化史专家,1939年出生于纽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奖金、美国的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本书为他赢得1979年美国历史学会的Leo Gershoy奖。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不是评论,作为自己的标记而已 2009.3.2 今天读完了第二遍。视角有意思。我原来想过这个,某年某月,xx与xx会于哪里是历史,还是“曲有误,周郎顾”一个姑娘看见周郎一时心慌的样子是历史。《屠猫记》恰恰从一个我想过却不常见过的角度去写。作者潜心的态度像一个老小孩。 没...
评分不知道其他朋友是怎么看书的,因为特殊原因我非常细致地阅读了本书,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善本。相对于译者自诩的“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详加复核”,我觉得有欺人之谈。 暂且不提所谓海峡两岸用语习惯问题,我想这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谈一些规范化和行文上的问题。 第一章中有一本很有...
评分现实性的销融:描绘、感知与文化见证 ——读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 《屠猫记》在西方学界早已被划进新文化史的关键作品目录当中,大陆在今年4月才将这本声名显赫了近20年的作品翻译出版,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了。早先出版达恩顿的《启蒙运动的生意》,侧重表现了他对阅读史和...
评分德)聚斯金德的《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香水制造师。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着用《屠猫记》中“印刷业学徒的暴动”的分析路径,来分析《香水》中香水师行业背后的时代、社会背景。 我是力有不逮,但很希望看到哦。
评分《屠猫记》是一场噩梦。当被追杀的猫儿四处奔逃发出阵阵凄厉的哀号,一种无可名状的阴郁如毒蛇般缠绕读者的心头。《屠猫记》又是一场狂欢。18世纪的巴黎印刷工人们以在酩酊大醉里反复模仿一出审判而取乐,那源自内心的哄笑喜悦仿佛就能化尽一切的残忍和暴戾。 很久不曾读到这...
屠猫狂欢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