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津
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有多年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及管理经验, 现为宜人贷UGD(User Growth Design)用户增长设计团队创始人及负责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专栏作家,UGD 跨界概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曾担任阿里巴巴商家事业部交互设计专家 、网易电商(北京)UED 团队主管。著有《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一书,该书在业内广受好评,成为数万同行的入门书籍。
微信公众号:津乐道
孙 睿
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系,现为创业公司合伙人,担任高级项目总监,曾担任宜人贷UE 经理、项目经理。在产品设计、用户研究、项目及团队管理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UGD 设计增长思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互联网下半场来袭,从业者需要做出怎样的变化,以应对风云突变的大环境呢?本书主要讲述“用户导向”的设计师,与“业绩导向”的产品经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新时代如何顺势转型成“以产品价值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师的过程;作者结合数年来从事互联网产品架构和设计工作的思路,融会贯通,提炼出顺应新时代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内在规律,旨在帮助读者在波涛汹涌、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改变命运,不惧未来!
全书分为3篇,共10章。第一篇包括前3章,审时度势地分析了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帮助互联网从业者找准自身定位,并明确产品设计师这一新角色的职业进化路线。第二篇包括第4到7章,详细介绍了产品设计师的方法论,阐释并讲解了包含商业画布、用户故事地图、用户体验地图、MVP、产品定位等众多热门概念及一些原创新概念背后的关联及实用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在产品探索期如何把握产品方向、成长期如何明确竞争优势、成熟期如何提升商业价值,最终和产品共同成长。第三篇包括第8章和第10章,探讨了产品设计革新、提升产品设计效率以及产品设计沟通和成长等较为高级的话题。
本书延续了“破茧成蝶”系列图书的一贯风格,语言平实生动、视野取材广泛、案例贴近实际,图文并茂,适合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运营人员等阅读参考。
看完这本书,再对比第一本,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互联网,从产品到服务,在往越来越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和思维也要跟着升级,以前有人口,流量,资本的三大红利,买用户,买流量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已经成为上半场,现在不再适用,2015年以后红利逐渐消退,下...
这本书不是写的不好,其实里面很多的道理和方法是对的并且其实可以实际操作和验证。但是问题在于作者的结构、表达方式、案例,并没有办法很好的让读者感受到,有一些案例更像是一笔带过或者是为了证明而证明(当然作者最后其实也说她自己的确是先搭建了理论框架,然后再填案例验证)。更像是自我成长的经验总结,只能说希望读者抱着不要苛求的心态来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评分跟第一本一样,是比较好读的,相对于about face4这种大砖头又是国外的翻译也不怎么顺滑的书来说。相对于第一本偏向具体流程的解读与操作,这本更偏向于术的层面,思维上的东西讲的比较多,A/B test 精益思维还有很多的不同阶段的设计方法的介绍,可以更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设计与业务的关系,实现设计支持业务增长,通过数据去验证设计,衡量设计价值。只要有项目经验其实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阶段去对照做思考,可以经常翻阅。每个阶段的模型看的有点晕…
评分真是难得一见的好书,系统且深刻。提供了全局视角探讨以产品价值为中心的设计在产品不同阶段的方方面面的至简洞见。想提升产品设计思维认知与价值的童鞋,强烈推荐此书!
评分除了开头的深情自白为了易读略起鸡皮,差点让我放弃之外,后面的内容给了很多惊喜。虽然是从设计的身份来讲,但是所有的方法论并没有仅仅基于设计这个岗位,而且基于整个团队的大目标,不管是什么职位都可以进行参考,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论。
评分除了开头的深情自白为了易读略起鸡皮,差点让我放弃之外,后面的内容给了很多惊喜。虽然是从设计的身份来讲,但是所有的方法论并没有仅仅基于设计这个岗位,而且基于整个团队的大目标,不管是什么职位都可以进行参考,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